AI产业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78
据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网站报道,中国为AI产业积极培育年轻人才。在过去一年里,8岁的马明杰(音)有了一项新课后活动:参加为少儿开设的人工智能(AI)在线课程。这名三年级小学生每天大约花40分钟,借助动画和游戏学习简化代码和软件编程。在中国努力解决人工智能人才短缺问题之际,马明杰将成为该国拥有相关必备技能的年轻群体中的一员。拉美社刊发题为《人工智能:中国的战略事务》的报道称,中国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来建立发展优势,加快创新步伐。人工智能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社会日常生活中。据中国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战略目标包括到2030年使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工智能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社会日常生活中,并在基础服务、制造业和医疗等领域部分取代人工干预。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以AI为核心业务且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被称为人工智能的“独角兽”企业。中国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由2015年的12家上升至目前的28家。根据斯坦福大学的“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AI指数报告,中国在2021年的AI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数的52%,AI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占全球总数的31%,两者均居世界首位。中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产生强大的产业推动力。这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与创新,如《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除了为企业提供扶持资金,政府还积极为企业寻求市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充满发展潜力,众多实体产业对人工智能有着旺盛的需求。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产业正在积极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刻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进步。其一,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聚焦于企业服务和政府服务,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企业服务中主要涉及零售营销、金融、交通、医疗保健、教育、制造业、网络安全等方面。其二,人工智能产业化催生了很多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国防、国民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三,人工智能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运用大量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完善产业链数字形态,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不少差距。比如,2022年,在117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中,美国占了66家,中国以28家位列第二。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人工智能理论基础薄弱,属于探索“无人区”,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不明晰。这是人工智能产业和信息产业最大的不同。在人工智能领域,成熟的技术(算法)还十分有限,大家比较看好的是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其他技术大多数还难以推广应用。相比之下,信息产业发展拥有系统成熟的理论,发展目标和道路都十分明确。以计算机为例,在计算机产业发展之前,已经建立起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即图灵机理论。根据这个理论,计算机的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产业发展,都十分顺利。其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要依托于算法,而人工智能算法本身具有不少局限性。一方面,人工智能算法通常是领域相关的,其应用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和针对性,缺乏广泛的适用性,因此应用范围狭窄;另一方面,机器学习算法本身存在严重缺陷,如不可解释性、不安全性等,限制了它在关键场合中的应用。正是由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领域相关性与不安全性,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必须注重深耕具体应用领域。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要取得突破性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下大功夫。首先,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中国要继续坚持创新发展,克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技术)的局限性,探索具有一定通用性的硬件和软件,拓宽应用领域。在国内外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无人区”的环境下,中国只有不断加强创新,才能牢牢把握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其次,要重视并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政产学研用”创新合作系统工程。如何让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可观的产业效果?在探索“无人区”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单方面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联合多方面的力量,把政策引导、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最后,应从国际视野出发来看待产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走向国际市场。《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10月31日第10版)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3368.html

相关文章

1月份锂电企业排产向好 市场或呈现“淡季不淡”

本报记者李雯珊深圳市高工产业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工产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1月份锂电企业排产将上修。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生产企业排产同比增长或超150%,三元锂电池生产企业排产...

小家电打造产品力 企业从产品出海走向制造出海

2023年以来,我国家电外销景气度明显上升。尤其是进入下半年,随着海外家电市场需求逐步提振,库存回落带动家电出口回暖趋势显著。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中国家用电器出口33181.6万台,同...

2023年12月中国运输生产指数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今天(19日)发布中国运输生产指数,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我国运输生产保持恢复发展态势。2023年12月,中国运输生产指数CTSI为176.9点,同比增长25.3%。分结构看,...

折叠屏手机异军突起 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

11月7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北京西单多家手机品牌专卖店了解到,今年双11大促期间,折叠屏成为各手机品牌力推产品,普遍采取降价策略刺激消费者购买。各大品牌折叠屏手机优惠区间在100元-1000元,上市...

房屋养老金,真不是你想的那样

近日,“房屋养老金”成为热门话题。8月2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目前,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试...

先抑后扬 钢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

在钢铁行业有一种说法,2023年是钢铁行业五年来最难的一年。如果不是2023年10月底一波钢价的触底反弹,钢铁行业大多数从业者都将“颗粒无收”。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钢铁行业发挥了基础性、支柱性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