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疫后经济复苏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挑战与应对”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65
6月9日,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27期)于线上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于春海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他指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迅速、涉及面广,从长期轨迹看是对疫情前变化趋势的回归。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大宗产品价格指数上涨超过70%,无论是食品类、工业原料,农产品、金属、能源等都在上涨。但是把这一价格变动放在更长的趋势和时间样本中去看,会发现当前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主要还是对疫情前变动趋势的回归。他指出,大宗商品价格都表现出先大幅下跌后大幅攀升的特点,这是非常常见的变动模式。报告提出,当前各国经济重启和修复期的需求回升还没有那么强劲,不足以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如此全面迅速地回归,因此,大宗价格上涨的背后还应该有其他原因。跨国疫情动态差异带来的供求错配,长期的经济结构性调整趋势,欧美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定位的转变,诸多因素的相互叠加,共同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从总体经济状况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产出、就业等关键性经济指标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状况,疫情的损伤还没有得到完全的修复。因此,经济恢复拉动的需求回升,不足以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如此迅速全面的回归疫情之前。这也意味着它背后存在其它的支撑因素。在能源类这块,驱动能源价格上涨的不仅仅是需求回升,还有供给方面的约束。供给侧和正常时期相比更大程度的收缩,是驱动石油乃至能源价格上涨非常重要的因素。从疫情发展的角度来看,今年以来,随着疫苗大幅度推广,疫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全球疫情状况并没有真正得到缓解,更多的是疫情的地域分布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发达国家经济体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另一方面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疫情在加速恶化。发达经济体主要作为大宗产品的需求方,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主要作为供给方。受制于疫情恶化以及疫情防控趋严,大宗商品的供给增长还面临着非常强的约束。这样整体来看,在大宗产品供求层面可能就会出现错配。报告指出,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对企业生产成本带来明显冲击,但对消费价格的传导目前主要集中直接的能源消费渠道,对消费价格的全面影响还没有显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沿着整个产业链,从企业投入到企业产出,从上游到下游,从企业到家庭,传导效应目前还没有全面地显露。目前,制造业层面投入价格上涨快于产出价格,主要经济体当中工业出厂价格上涨快于消费价格上涨。这也就意味着在生产当中,企业特别是下游企业目前承担着比较大的成本上涨压力,进而也可能会到导致利润的损失。成本冲击已经在下游消费品制造业中显现出来,如果再进一步叠加半导体行业供给缺口、国际物流不畅、国际运输状况的紧张以及国际运费上涨等因素,制造业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加。对于当前大宗商品上涨带来的困境,报告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面对这样的成本上升压力及其带来的通胀压力,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是没有太大作用的,简单地退出货币宽松政策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候需要更多考虑的是,面对这样的必然成本上升的压力,如何在上中下游企业、生产者和需求者之间合理地分担成本。2、要对冲和缓解特定行业和企业的成本上升压力。下游消费品制造行业的企业面临比较大的成本上升压力,并且目前已经产生了一些生存危机。相关研究表明,这类企业的成本对税费也是非常敏感的,这时候需要通过相关的政策,在大宗商品涨价所导致的成本上升压力之下,通过政策对冲和缓解其它费用的成本,进而缓解它整体成本上升的压力。3、面临成本和价格大幅度上升,很多企业的流动性可能开始出现问题,这时候需要提高对特定行业、特定企业的资金支持,从而应对其成本上升带来的资金压力。此时货币政策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相对比较小,更多的还是在财政层面去发挥它的成本分担、对冲和缓解的功能。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新冠疫情冲击是导致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在需求方面,由于欧美等国所采取的扩张性政策力度非常之大,危机冲击后的各国需求处于快速恢复过程中。但疫情限制了许多相关社会活动,各种和生产有关的以及和运输交易等有关的活动,都处在被抑制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就显得比较大。再加上投机因素,最终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过程。对于大宗商品价格未来的变化趋势,连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还会有一个上涨过程,持续的时间也会较长,但他不赞同大宗商品价格在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可能是开启了“超级周期”的看法,因为持续不断地上涨,意味着供求关系长期得不到理顺、平衡,目前来看并不存在这种供需基础。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短期内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不畅、供需失衡及其引发的投机因素导致了本轮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中期来看,全球供需可能会出现结构性转变。考虑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中国大致会在未来10-15年度过自己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最高峰,最高峰过程中肯定会有需求的释放,甚至有可能加速释放某些需求。而美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意愿非常强,其后期的财政刺激和投资总量可能都不少。两者加起来可能能够比肩当年中国4万亿的故事。他认为未来对供给的冲击主要来自于气候方面的目标,“碳达峰”和“碳中和”,一方面会给我们定出一个短期需求上行的量级和时刻表,另一方面环保因素会导致我们的产能无法释放。需要在“碳达峰”前提下优化我们的政策,避免经济增长前景陷入滞胀风险。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从供给端、需求端和流动性三个因素分析了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对其持续时间做出预测。他同样认同全球经济的复苏,疫情出现结构性的分化,由此引起的供需失衡是本轮价格上涨的原因。但他认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可能有“超级周期”,因为全球经济在疫情之前就处在下行周期当中,由于疫情的原因,使得供给跟不上,库存下降,所以这轮冲击是补库存周期,补库存周期都是短周期。疫情之后全球经济下行趋势并未改变,且未来中美需求大幅提升的可能性极低,伴随着资源大国在内的供给端恢复,长期来看供需两端都不支持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认为这次大宗商品价格是由货币、供求错位和部分结构性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暂时性、短期性的因素是导致大宗商价格快速上涨的主导因素。他指出,现在来看,大宗商品价格长期大幅度上涨,或者长期的大宗商品价格周期目前来看条件还不太具备。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且持续的时间会比仅仅看供需缺口显示的时间要长一些。原因包括:一是疫情本身的波动;二是这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背后所形成的自我强化机制;三是长期结构性的因素发生变化。转自: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1247.html

相关文章

前两月江苏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329列

近年来,中欧班列已逐渐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方式,成为沟通亚欧的桥梁纽带,稳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贸易往来,促进“江苏制造”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江苏苏州白洋湾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国际货运班...

家装行业资质参差不齐 跑路现象频发

近年来,家装行业消费投诉量不断上升,行业到底存在哪些难点、痛点和堵点?为此,安徽省消保委与合肥市消保委近期联合对合肥市家庭装饰装潢市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装行业消费者满意度较低,一些诚信缺失的...

吉林工业经济恢复向好

数据显示,三季度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6个百分点,7月、8月、9月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吉林正逐步走出疫情影响,加快恢复工业生产,持续巩固经济企稳回升良好势头。...

手机充电会被植入“木马”?有可能

手机插入充电桩充电,短短几秒被植入“木马”;街边扫描二维码,支付密码就被套取;点了点邮件,就卷入了诈骗陷阱……这些传闻是真的吗?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上,工作人员就模拟...

充电基础设施再获政策红利 多家上市公司抢跑“超充”赛道

本报记者丁蓉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可以实现新能源车充电续航200多公里。今年,深圳提出打造“超充之城”,超级充电站建设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多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超级充电桩可以提供更快的充电速度...

“气候科技”初创企业增多

随着欧洲环保政策的推进,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气候科技”日益火热,关注环保的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也陆续诞生。创立于2017年的恩帕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供应商。2021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