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 产量上升 乡村美丽 农民富足 海东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72
“十三五”期间,青海省海东市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为引领,贯彻落实“一优两高”重大战略部署,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市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海东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粮食生产连年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畜牧业健康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不断改善,现代农业花开四季,硕果飘香,农林牧渔各行业齐头并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7.52亿元,比2016年增加36.07亿元,增长39.44%,年均增长5.11%。农林牧渔所占比重由2016年的64.77:1.5:31.61:0.52变为2020年57.69:2.2:38.05:0.47。同时,海东市不断引导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共种植各类农作物319.2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94.57万亩,比2016年增加10.7万亩,全市粮食产量达到53.41万吨,连续五年保持在50万吨以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4.62万亩,比2016年增加0.34万亩。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品种包括麻黄草、大黄、黄芪、甘草、党参等,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比2016年增加7.66万亩,增长690.67%。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30.52万亩,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70.61万吨,蔬菜产量占到全省的46.65%。全市蔬菜面积逐年增加、产量连年提高,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十三五”期间,海东实施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从2019年起,确定互助土族自治县、乐都区、化隆回族自治县作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示范县区,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2675万元,落实县区配套资金595.68万元,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105万亩,涉及蔬菜、青稞、油菜、豆类、马铃薯、中藏药材等作物。目前,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效果明显,2020年与2016年相比,全市化肥施用量下降17.92%,农药使用量下降28.52%。大型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农田残膜回收率达89%,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的实施,对推动全市绿色农业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海东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五年来,全市在立足发展牛、羊、冷水鱼等特色农畜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畜牧业,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畜牧业发展模式,经济效益明显。2020年全市牛羊存栏33.88万头(只)、149.05万头(只),出栏达到13.30万头(只)、94.67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5.6万吨、水产品总产量为1043吨。全市畜牧业合作社快速发展,2020年达到2191个,野猪、藏香猪、驴、鹿等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发展,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达到50.65万元,比2016年增加11.59万元,增长29.67%。大力改善水电厕路房讯等基础设施,在保证农牧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力争做到了生活设施配套、服务高效。所有自然村均实现通电、通公路;通电话、通宽带网络自然村比重分别为99.5%、83.99%,分别比2016年提高1.58个百分点、37.36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1.13万千瓦,比2016增长5.81%。目前,海东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海东努力破解“空壳村”地理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等“瓶颈”约束,积极探索符合海东实际的“破零”模式。全市1587个村已全部实现“破零”目标,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862个,占54.3%。全市各地通过村集体建立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做生态种养殖、生态旅游文章。同时,通过挖掘县城周边、国道两侧、景区附近等区位优势,从事劳务输出、交通物流、房屋出租等。着眼农村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优质农作物、中药材、畜禽养殖等特色种养业,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十三五”以来,海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8.7%的年均增速保持平稳增长,截至2020年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44元,比2016年增加3499元,增长39.12%。随着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提升,生活质量提高。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9686元,比2016年增加1697元,增长21.24%,其中消费增长排在前三位的是其他商品和服务、居住、医疗保健,年均增长分别为12.6%、8.3%、5.8%。五年来,海东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向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粮食连年丰收,肉、禽、蛋、奶、水产品供给充足,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更加保障有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成绩斐然。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广袤田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转自:海东日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0547.html

相关文章

限售取消、公积金付首付、发契税补贴 多个城市购房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近日,各地购房支持政策密集出台。5月10日,山东省德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二批助企发展政策清单。其中在购房政策方面,不仅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高10万元,还对新购住房取消了限售政策。10日,辽宁省沈...

全民共建“健康四川” 川台《华西论健》开播

4月26日上午,推进“健康四川行动”倡议暨四川卫视《华西论健》节目开播仪式在四川广播电视台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健康行业、媒体的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向全川发出推进“健康四川行动”倡议,倡导通...

民航三季度运输规模创历史新高

(新闻联播):记者从中国民航局了解到,今年三季度民航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403.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9.8%。客货运规模创历史新高。客运方面,三季度民航旅客运输量达2亿人次,同比增长12.3%。...

我国草原补奖政策惠及1200多万户农牧民

记者近日从农业农村部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研讨会上获悉,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701.64亿元用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共惠及1200多万户农牧民。得益于...

暑期临近 各地旅游市场火热

暑期临近,各地的旅游市场也越发火热,不少人都开始规划出游行程。其中,亲子家庭作为暑期出行主力,更是展现出了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广东深圳南山的一个旅游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暑假是亲子游的旺季,而今年最大的...

芭蕾舞演员如何成长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10月24日,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评出,中央芭蕾舞团舞蹈演员张剑获此殊荣。在紧张繁忙的工作间隙,张剑接受了“文旅中国”客户端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她成长和奋斗的故事——我从9岁开始学习舞蹈,1996...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