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打响“蔬菜促销战”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76
“这两个月没怎么睡过安稳觉,做梦都想把菜卖出去!太愁人了!”12月5日,来自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的菜农李莉总算松了一口气。在多方帮助下,地里滞销的5亩白菜终于有了买家,解了燃眉之急。对于和李莉一样的菜农来说,今年的秋冬季格外不同。往年在10月份前都能卖完的蔬菜,今年却迟迟难以“脱手”,“找销路”成了菜农们交流最多的话题。作为蔬菜种植大省,今年河南蔬菜生产状况较好,尤其是10月~11月,天气条件良好,蔬菜产量高于往年。但市场需求不振,全省蔬菜出现大面积滞销,11月19日高峰时达到16.21万吨。蔬菜滞销地头,城市里菜价上涨家住河南平顶山汝州市纸坊镇姚楼村的姚先生一直在网络上发布求助视频,希望能给自家的蔬菜找到销路。“我们家30多亩菜卖不出去,在地里快烂了。”纸坊镇是河南的蔬菜重镇,种植面积2万多亩,年产蔬菜30万吨以上,远销10多个省市。往年此时,大部分蔬菜已经被收购商人从地头直接拉走,剩下的农户会送到收购点出售,销路一直不成问题。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大量蔬菜滞留在地里。为了救市,11月初开始,汝州市政府紧急设立纸坊镇蔬菜派送农业合作社,将一些滞销蔬菜包装成价格不等、类别不同的“蔬菜包”,由合作社发起团购,直接送达顾客小区,但效果有限。“当地只能消化蔬菜产量的10%,剩下90%的蔬菜都依赖外省的客商。”纸坊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常年蔬菜播种面积约2600万亩的河南省,2021年以7612.4万吨的蔬菜供给位列全国地区供给第2位,外销链条辐射全国。但现在,周口市西华县、郑州市中牟县、商丘市民权县、漯河市临颍县等50个种植大县都出现了蔬菜滞销问题。而另一边,城市里,蔬菜因稀而贵,菜价有所攀升。北京新发地市场近期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蔬菜的地头价与市场价走势反差较大,一些种类的蔬菜地头价从1元跌至几角甚至几分,而新发地市场的蔬菜价格周环比上涨了9.03%。蔬菜供需失衡,运输能力下降记者采访了解到,供需失衡,以及疫情影响之下,市场需求量和运输能力下降,是此次大范围蔬菜滞销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政府发布了很多惠农政策,加上去年同期蔬菜的行情偏高,导致种植端对今年的预期过于乐观,出现扩种增产的情况。另外,今年适宜的温度使蔬菜产量上升,市场整体供过于求。”北京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为21872千公顷,产量为7.67亿吨,2022年预计蔬菜播种面积增长至22356千公顷,产量可增至7.91亿吨。供给端蔬菜增产,消费端却是另外一副模样。“我家的5亩萝卜往年都直接供给市里的6家饭店,但今年因为疫情,6家饭店全都关门了。”来自河南周口西华县的萝卜种植户胡卫光说,稳定的销路没有了,自己只能拉着车去市集上卖,销量还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河南本地供应链服务平台万邦云仓经理柴旭阳说:“我们把核心供应链信息共享出来,对接农户与便利店、团购平台、线下商超等渠道,选择达标的果蔬在线上线下销售。但对接的餐饮连锁协会销量并不乐观,因为居家的人多,餐饮消费受到影响。”餐饮行业收缩,让蔬菜批发的需求量持续减少,“交通梗阻”让菜农卖菜难上加难。郑州一位从事蔬菜批发的王经理表示,自己想去滞销地拿菜,但沿途通行情况复杂,想帮忙都使不上劲。运力不足,运价水涨船高。从河南周口西华县到郑州市的运费平时价格是每趟700元~800元,如今直逼1200元。破梗阻补链条,多方合力拓展销路“蔬菜滞销,势必会影响农民收入,不利于稳定农产品供给。”不少关注蔬菜滞销的专家建议,当务之急是抓紧产销对接,打通物流堵点,扩大销售半径,解决菜农的燃眉之急。定点帮扶,结对帮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一场“蔬菜促销战”快速展开,河南各地迅速响应,联动成立蔬菜销售专班,除了227家农批农贸市场、连锁商超、社区便利店等进行集中采购外,多家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同步开展线上对接活动。针对河南多地出现的蔬菜滞销情况,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称,已组织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等启动了全国部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河南滞销蔬菜产地的专项对接行动。据初步统计,11月22日~28日,各批发市场已对接采购河南滞销蔬菜4677吨。而针对物流梗阻,多地已着手调整防疫措施,畅通物流,保障产业链循环。日前,河南紧急出台了蔬菜促销10项举措,严禁层层加码,多措并举帮助菜农对接销路,并创新提出“一车一证一线路,有效期内车辆可多次往返”的办法,确保运输通畅。随着当前河南多地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不少爱心单位、爱心人士自发组成团购小队,前往田间购买蔬菜,帮菜农解一时之困。截至目前,“蔬菜促销战”仍在继续,蔬菜滞销状况已得到初步缓解。“但从长远和根本来看,要改变产销结构,破解农民难以得到有效信息的问题,进一步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更紧密的联系,提高农民抵御市场价格风险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对此,河南九鼎德盛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保盈等人建议,加强大数据的运用,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产销有效对接,提升蔬菜产业链条的稳定、强健发展。余嘉熙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8778.html

相关文章

花旗:随着库存反弹铁 矿石将在第四季度跌至80美元

花旗集团在一份报告中称,到今年年底,中国港口的铁矿石库存可能增至1.4亿吨,同时第三和第四季度的均价分别为每吨100美元和80美元。基线预测(指示性概率60%)假设中国钢铁需求同比增长基本平缓、中国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大数据如何“养”猪?走进重庆荣昌“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

“狮子头、黑眼膛、罗汉肚、双脊梁,骡子屁股尾根粗,嘴短三道箍”,因为长着一对黑眼圈,荣昌猪也被称作“熊猫猪”。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地方猪种之一,荣昌猪种业情况如何?繁殖性能、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存栏量...

市场主体十年净增超1亿户 年平均增幅达12%

记者10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十年来,中国市场主体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今年8月底,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1.63亿户,相比2012年底的5500万户,净增超1亿户,年平均增幅12%。具体来看,...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重庆南湖社区:一杯热茶话治理

几张方桌,一壶热茶,绿荫树下,居民们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商量解决社区的公共事务。在重庆市南岸区南湖社区,这样的场景已是平常,大伙的事商量着办。南湖社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曾经,这里基础设施年久失...

追求健康疗愈带火运动服装

美国《女装日报》11月5日文章,原题:中国洞察:健康与幸福感推动中国服装需求副题:在中国,随着消费者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瑜伽服以及远足、户外和其他运动服装正成为增长领域由于不可预测和令人困惑的国际态...

世界无车日哈啰出行推主题激励措施鼓励绿色通勤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当天,“牵手文明绿色同行”主题骑行活动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软件广场和自行车专用路鸣枪起航,来自上地地区市民代表、中关村软件园企业员工代表、海淀区自行车协会的骑行爱好者等100余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