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确定六大优势产业集群 享受政策资金支持
中关村管委会7日发布《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3-2015年)》(简称《创新引领工程》),确定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等六大产业集群为中关村优势产业集群,将享受政府政策和资金的重点支持。到2015年,这六个优势产业集群收入力争超过1.6万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细分成两个集群这六个优势产业集群分别是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集群、卫星应用产业集群、生物和健康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说到优势产业,自然就会联想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被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比发现,中关村确定的优势产业集群与国务院的划分有所不同。“国务院确定的是大产业概念,而中关村确定的产业集群,进入了细分领域。”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宣鸿解释,比如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关村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中被细分成两大集群——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集群,这体现了中关村对信息产业的高度重视。宣鸿说,科技创新需要资金、人才、政策等各方面的资源,政府在扶植产业发展时,不能平均用力,而需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重点产业上,将政策和各项资源聚焦优势产业集群,发挥出最大作用。要有五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除了六个优势产业集群,中关村还确定了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包括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产业集群、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这些领域,中关村企业创新能力强,具有技术优势,成长潜力好,但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存在薄弱环节。对于潜力产业集群,中关村将推动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开展攻关,突破并储备一批核心技术,主导制定一批技术标准,提升产业竞争力,逐步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根据《创新引领工程》,到2015年,中关村将形成一至二个5000亿级的产业集群,五至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六个优势产业集群的总收入力争超过1.6万亿元,成为首都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柱和引擎,而对全国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也将更加显著。培育五家规模超千亿的龙头企业,50家规模超百亿的行业领军企业,2000家规模超亿元的特色企业。在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中,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集群实力最强,亦被寄予厚望——2011年,中关村在该集群的收入达到3000亿元。未来三年,中关村将努力打造全球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最活跃的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集群。到2015年,力争实现收入5000亿元,占1.6万亿元目标的31%。据了解,纳入到《创新引领工程》中的产业集群,将享受政府资金、人才、示范项目等全方面的扶持。《创新引领工程》还提出,培育创新生态系统,启动“产业集群人才聚集计划”,实施中关村“U30雏鹰人才工程”,扶持海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评选优势产业集群不光看收入在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中,生物和健康、卫星应用这两大产业集群2011年的收入均不到1000亿元,却如何得以入选?宣鸿解释,优势产业集群主要依据四大原则进行挑选,包括具有高成长性、持续创新能力强、具有领先优势、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等。在现有收入高、未来市场大等普适标准外,还充分考虑了两个要素,一是要符合北京的资源禀赋特征,入选的优势产业集群应该能耗低、用工少、附加值高;二是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在关键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一批突破技术。宣鸿说,在遴选之初,生物和健康产业并没有纳入到优势产业集群中来。但在随后的讨论中,大家认为近些年中关村在新药研制、远程医疗上发展迅速,有了一批领军企业,再加上北京拥有全国最好的医院和研究机构,参考欧美的经验,这个产业未来的潜力巨大。卫星应用产业亦是如此,虽然规模不大,但北京形成了最为完整的产业链,经过之前几年的市场培育,未来几年将迎来黄金增长期,从增长率的预测来看,卫星应用产业将是未来几年增长最快的产业集群之一。反之,一些收入虽高,但创新链和产业链不完整、不具备领先地位或是还没进入爆发期的产业,则被排除在外。六大优势产业集群现状和目标产业集群2011年收入2015年收入目标下一代互联网1800亿元3000亿元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3000亿元5000亿元卫星应用260亿元1000亿元生物和健康900亿元1500亿元节能环保2000亿元4000亿元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8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