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强化消费领域公共利益保护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207
不久前,全国首例跨省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在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据悉,被告商家已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食品而领刑,这次则是为其侵犯众多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埋单”。该案的判决再次引发公众对公益诉讼的关注。侵犯众多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民法典有关规定,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也应承担民事责任。商家非法销售的假酒流入四川、重庆两地市场,对当地消费者的危害不言而喻。在检察机关的支持下,川渝两地消委组织以共同原告的形式提起跨省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由法院依法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这一探索实践将进一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净化消费环境。实践中,不仅消费者组织,检察机关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公益诉讼,他们都是众多消费者权益的合法代表。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8万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3万件,提起诉讼1299件。相对于一般民事赔偿,消费领域公共利益的受损程度不好计算。如何赔、赔什么、赔给谁,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对此,各地在实践中有不少探索。一方面是各部门高效协同,如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等4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强化落实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提出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专业咨询、技术支撑等;另一方面是突破区域限制,尝试更多跨区域保护。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跨区域保护公共利益将更加高效。最高人民检察院近年来实行跨行政区划公益诉讼检察协作,有效破解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重点领域治理老大难问题,做法值得借鉴。强化消费领域公共利益保护,要用足用好惩罚性赔偿,从而达到惩戒和威慑目的。根据法律规定,在环境保护、食药品安全等领域侵害公共利益的,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食品、药品的生产者、经营者要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保护公共利益需要公益诉讼。在重庆上述案件中,违法商家不仅被依法判处公开赔礼道歉,而且还要在规定期限内参加公益活动,我们期待更多以公益行为赔偿损失的新“惩罚”。消费领域民事公益诉讼要找出一条有效路径,一方面,提高对商家违法侵权行为的震慑力度;另一方面,增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法治意识,保证市场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8410.html

相关文章

年底之前港口市场煤价格预计将保持高位运行

还有不到两个月,今年就结束了。寒冬时节,电煤需求看好,形势乐观。从目前市场情况和进口煤限制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预计年底之前,港口市场煤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预计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保持在580...

铁矿石铁含量测定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铁矿石全铁含量的测定EDTA光度滴定法第1部分:微波消解法》(ISO21826-1:2022)。该项标准由广州海关主持制定,为铁矿石国际贸易提供了准确、可靠、快...

国家林草局:今年全国已完成油茶新增种植473.65万亩

国家林草局最新调度显示,截至11月中旬,今年全国已完成油茶新增种植473.65万亩、低产林改造463.36万亩,分别占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度计划任务的85.92%、111.04%,种...

四部门联合召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工作推进会

4月28日,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工作...

供需两旺 文旅助“燃”暑期消费

人民网北京7月3日电跟着影视作品“打卡”、观赏一场花灯巡游,随着暑期到来,我国消费市场再次迎来旺盛的增长势头。旅游旺季来临,各地积极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将文化、旅游与体育、商业、影视等相关领域深度...

数百台农机陆续开始旋耕作业 保障冬小麦顺利种植

眼下正是为冬小麦种植做准备的关键时期,河北涿州在前期做好田地抽水清淤的基础上,近日开始进行田地旋耕作业,细化土壤,保障冬小麦顺利种植。在河北涿州刁窝镇河西务村一片1000多亩的田地里,两台农机正在粉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