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交通网 打通经济发展“大动脉”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92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十三五”以来,广西坚持交通“先行官”定位,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紧紧抓住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机遇,不断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通经济发展“大动脉”。截至2020年底,广西铁路营业里程达5206公里,高铁营业里程达1792公里,铁路网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公路总里程达13.16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6803公里,县县通高速公路比例达96%;北部湾港和内河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分别为2.77亿吨和1.22亿吨;沿海航道里程205.3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876.2公里。高铁和地铁同层并线,高铁地铁候车大厅与换乘大厅同层设置,旅客在高铁、地铁、机场间可迅速便捷换乘,这在国内并不多见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将在南宁成为现实。广西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简称GTC项目)同步引入高铁南崇线及地铁机场线,是继上海虹桥机场、北京大兴机场、成都双流等一线城市机场之后,国家开发建设的新一批引入高铁及地铁的机场综合交通枢纽。4月26日,广西南宁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罗贤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GTC项目是广西第一个集民航、高铁、地铁和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项目,旨在打造一座绿色枢纽、文化枢纽、特色枢纽。据罗贤民介绍,该项目概算投资66.46亿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南宁至崇左铁路引入机场隧道(3185米);二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线引入机场隧道(2988米);三是综合交通中心(核心功能区),由机场停车库、南崇铁路机场站、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站、公共换乘空间及下沉广场等组成,建筑地上1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约30.5万㎡。记者在项目建设现场采访了中建八局南方公司广西分公司技术工程师蒙思宇,他告诉记者,该项目于2019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计划建设工期36个月,到2022年10月,项目综合交通中心、南宁至崇左铁路引入机场隧道与南宁至崇左铁路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此外,蒙思宇还表示,该项目将全力打造航空、铁路、地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信息采集、交互、处理的智能化系统,如智慧消防、智慧安防、动态能源管理系统、智慧灯具控制系统、室内人行导航系统等,智慧车库设置AGV机器人自动泊车系统、智能无人收费系统、车位引导系统,大大提高交通便捷性、出行便利性。这只是广西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以交通强国建设为指引,加快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交通大通道建设,加快破瓶颈、补短板、强弱项的步伐,大力推动广西全区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追赶型、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十三五”时期,广西累计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6000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21%,初步形成干线铁路“五纵五横”主骨架、高速公路“六横七纵八支线”主网络、“一干七支”内河航道网、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两干六支”民航机场体系、骨干油气管道网,初步建成江海联动、海铁联运、水陆并进、空港衔接“四位一体”现代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实现了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由“基本适应”向“适度领先”的重大跃升。“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辽阔的北部湾将广西与东盟紧紧相连。早在西汉时期,广西合浦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从这里可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地。一直以来,海运都是中国和东盟最主要的贸易运输方式之一,港口则是海运的核心设施。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港口联系与合作也不断加深,北部湾港也成为我国西南出海口最繁忙的港口之一。繁忙的北部湾防城港码头。广西交通运输厅供图记者看到,在北部湾港港区,汽笛阵阵鸣响,一排排大型的龙门吊升降腾挪,地面上的集装箱运载车辆往来穿梭,到处呈现一派繁忙景象。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将北部湾港与上海港、深圳港、广州港等10个港口一并列为国际枢纽海港。据了解,北部湾港包括防城港、钦州、北海三个港区,目前拥有及管理沿海生产性泊位7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70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28个,15万吨级以上泊位14个,20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年吞吐能力超过3亿吨。目前共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53条,基本实现了东盟国家及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全覆盖。“《纲要》明确将北部湾港列为国际枢纽海港,预示着广西向圆梦国际大港又迈进一步。”广西交通运输厅厅长陈鸿起介绍,下一步,当地将抓紧开展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规划研究,优化重点港区布局;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和北部湾港一大批重大港航工程等硬、软件设施项目,打牢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基础。“‘十三五’期间,北部湾港生产经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20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增速超过30%,增速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1位。”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斯禄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货物吞吐量从2015年的1.28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2.38亿吨,年均增长率达13.94%,其中集装箱从2015年的141万标箱增长到2020年的505万标箱,年均增长率达30.31%,远高于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长水平。陈斯禄表示,下一步围绕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建设目标任务,全力打造“成本最优、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的绿色港口。力争到“十四五”末,港口吞吐量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标箱”的任务目标。蓝图已然绘就,梦想终会实现。随着集疏运、无水港、物流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投资的积极推进,广西北部湾港这个更高水平开放的国际枢纽海港正在冉冉升起。广西水资源发达,内河上溯云南、贵州,下达粤港澳,全区河流总长约4.45万公里,海岸线总长1629公里,约为中国海岸线总长的十分之一。十八大以来,梧州西江黄金水路建设得到蓬勃发展。广西交通运输厅供图“我们登船的民生码头就是西江航运干线的起点,西江航运干线在南宁市区范围内称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2000吨级船舶可以从南宁直接航行通往粤港澳。”广西港航发展中心党委书记王永兴告诉记者,三条重要的支流右江、红水河、柳黔江均匀分布,以上河流就构成了国家规划的西南水运出海“一干三通道”。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广西内河航道总里程达到5873公里,西江拥有生产性泊位528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168个),港口货物综合通过能力1.22亿吨,完成吞吐量1.73亿吨,完成航运货运量2.64亿吨。其中,广西贵港港突破1亿吨,成为珠江水系首个亿吨大港。梧州长洲水利枢纽过闸货物达到1.5亿吨,超过三峡枢纽,过货量位居全国第一。据王永兴介绍,航运业的发展促进了造船业发展,当前西江在建船舶1340余艘,造船增速为全国首位。西江黄金水道连接珠江,催生并促进了珠西经济带的繁荣和发展。王永兴表示,“十四五”时期,广西水运将充分利用国家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及我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自贸区建设的有利机遇,围绕打造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和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目标,狠抓水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推动水运交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实现西南地区和老少边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记者乔雪峰)转自:人民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8071.html

相关文章

上市公司频签大单 基建、新能源项目居多

随着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上市公司也陆续披露重要合同签订、重大项目中标的相关公告。冲刺一季度“开门红”,上市公司频签大单。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13日记者发稿,A股公司已发布240多条公司...

工业互联网总体网络架构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2年第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发布国家标准GB/T42021-2022《工业互联网总体网络架构》,这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领域发布的首个国家标准,标志着...

更好释放红色文旅资源的潜能和价值 | 听代表委员谈弘扬革命文化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和人民在顽强抗争、奋勇拼搏中,用热血与汗水凝结而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另一个时代的营养剂,激励着新...

“幸福全家福,让爱和记忆不再迷路”公益行启动

近日,由剪爱公益主办、卫材中国和海马体照相馆公益支持的“幸福全家福——让爱和记忆不再迷路”阿尔茨海默病(以下简称“AD”)关爱公益行动在上海拉开帷幕。上海海马体照相馆迎来一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拍摄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3年11月份制造业PMI为49.4%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23年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积压订单指数、出厂价格指...

北京公布重点产品专项整治违法行为典型案例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记者杜燕)今天,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局针对近年来公众反映较多、质量风险相对突出的电动自行车等9类产品开展专项治理,已累计检查相关经营主体4万余家次,查处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