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以红色美术作品 向世界讲述建党百年奋斗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全国两会上,从提案到书面发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均聚焦于“以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助力党史学习年”。除了身为雕塑家,吴为山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民盟中央常委。如他所说,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各个民主党派与其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携手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着。“我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培养。党史是我创作的法宝。”在吴为山看来,从党史中汲取营养、获取力量是当代艺术家的必修课。从矗立于德国特里尔的《马克思》到屹立于法国蒙达尔纪邓小平广场的《百年丰碑》,从《毛泽东同志在香山》到《雷锋》,“每一件红色主题作品的创作过程,都带给我一次全身心的深刻教育”。吴为山说,它们讲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故事、老一辈革命家旅法勤工俭学的故事、东西方文化对话的故事……它们不仅通过艺术阐述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同时也向世界宣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故事。在吴为山看来,以一位民主党派人士的视角和真情去表现红色题材,能不断加深世界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文化和政治生态环境的正确、深入、全面了解。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话给吴为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从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切实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跟党走、携手奋进新征程。”吴为山感慨地说,红色美术经典汇聚成时代长卷,以独具匠心的艺术之美,于历史细节处探寻初心使命,为观众讲述作品背后感人肺腑的党史故事,带领观众从中领略信仰之美,讴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更多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吴为山认为,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令人过目不忘、直抵心灵,具备史诗般鼓舞人心的力量。它们是人民的心声、时代的强音、催人奋进的号角,是对革命年代的缅怀,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礼赞,对改革开放的颂唱,对新时代逐梦的展望。吴为山举例说,延安时期的版画,诞生于烽火年代,以鲜明而深刻的艺术形象鼓舞了民族斗志;王式廓的《血衣》,以典型环境和众多人物的塑造,将矛盾的冲突集中于一个焦点,揭示了“血衣”的主题;石鲁的《转战陕北》,以高山仰止的恢弘构图,将革命领袖运筹帷幄的生动形象表现得准确、厚重、生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现代雕塑的里程碑,是中国雕塑家为历史所塑造的丰碑……的确,这些经典美术作品,依托丰富的历史素材和研究史料,运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和优秀共产党人,艺术化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建立的不朽功勋,抒发艺术家和全社会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因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吴为山不断呼吁党史专家和全国美术家、理论家、评论家共同努力,把红色美术经典研究好、创作好、展示好、传播好,并以此为契机,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能够体现党的辉煌历史、伟大民族精神、鲜明时代特征的经典美术作品,推动中国美术事业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助力党史学习深入人心。“要密切配合党史学习年,加强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研究和评论。”吴为山认为,有必要组织专家学者就百年来主题性美术作品创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其基本形态、思维方式、表现手法、造型原则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为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专题研究经典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总结归纳怎样用美术作品讲好党史。理论和评论相结合,研究红色经典作品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解读和传播推广。“不但要研究作品,还要研究代表性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创作心态,探讨如何继承他们的精神。比如,第一个党员美术家韩乐然同志的创作和事迹就是很好的个案。”吴为山说。同时,吴为山还建议围绕建党百年精心组织创作,打造新时代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要以新的创作思路,用紧贴新时代的艺术语言表现党史内容。”吴为山举例,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精心策划选题,聚焦现实题材,同时通过举办“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班”,以创作带动教学,在出精品之时出人才。“在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上也要有新意,这个新意包括思想境界和审美境界。”吴为山表示,美术家要和党史专家密切合作,以实现作品的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达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据悉,中国美术馆组织创作的《长征组雕》《旗帜》等,均以新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推动红色经典的创新。中国美术馆新馆建成后,正在对近现代美术史进行整体梳理并长期陈列。吴为山提议:“要运用先进展览方式和传播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数字化手段,增强经典美术作品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充分发挥社区、机场、地铁等广告覆盖面广、传播性强的优势,延伸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触角。”2019年末,吴为山撰文《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筑牢文化自信》,阐述了中华美学的深刻本质并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意义。“新时代美育既要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要有对人格境界道德美的追求,还要有对中国历史进程中精神美的弘扬,更有对红色文化内涵理想美、信仰美的坚守。”吴为山认为,怎样更好地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提升全民特别是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之美,是需要认真思考并妥善实施的百年大计。“美育教育从孩子抓起。”去年全国两会上,吴为山提出用中国美术馆经典作品无偿地供所有教材编写者采用,其魄力与通过美育提升全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提升的决心得到了其他委员的普遍赞许与支持。实际上,早在6年前,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就配上了吴为山的雕塑《雷锋》,当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可以从雷锋欢快、温暖的神情中,感受到一个有情感、有温度、有血有肉的雷锋形象。吴为山长期关注艺术教育的话题,其“推进优秀美术作品进教材”等相关提案一经提出很快得到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的高效办复。今年全国两会上,吴为山带来了“关于加强新时代美育体系建设、筑牢中小学文化自信根基”的提案。“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关注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影响,并尝试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再次审视当下美育在未来的‘保值’‘保鲜’能力。”吴为山通过多年观察与实践,发现信息社会下的美育早已不仅限于一门学问或一项技术,它为人们带来更多精神属性上的支持,“比如,仪式感的延续、生活方式的塑造、审美体验的获得、文化自信的生成等。这些未来社会的‘精神必需品’需要通过美育来生产和创造,今天我们对美育的认知与行动将决定青少年未来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质量。”吴为山说。基于此,他建议,中小学课程设置上加强经典艺术作品的介绍、赏析,进一步优化、美化各类教材,让孩子从小就能慧眼识宝。整理出一批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具有现代教育价值的美术作品,使之成为中小学美术教材和其他教材中的典范。2018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吴为山向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以经典作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汇报。他仍记得当时总书记的指示,文化自信是根本的自信,要求以文化经典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能停留在舞个狮子、包个饺子、耍套功夫上,不能满足于向国外提供一些表层文化符号上,关键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吴为山说。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不同文明主体之间沟通的困难。因此,吴为山建议,在国际交流中,加大文化经典的云上交流,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短视频等信息技术,用文化经典传播中国声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生成并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具体而言,他建议,一是互办云上展览,加强“云”展览的总体设计和顶层规划,加大经费投入,让文化经典在“云上”展览常态化、机制化,扩大其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充分利用全国博物馆、美术馆的经典藏品数字资源,使之资源融合共享,克服馆藏资源不均等困难,打造不同序列“云”展览,增强讲故事能力。二是举办“云上”研讨会,让思想的碰撞与交融形成共识。深化同各国博物馆、美术馆、文化机构的沟通联系,通过全球连线视频会议的方式,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平台,共同探讨和研究文化经典的相关专题。2020年,吴为山应邀参加了在线上举行的2020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论坛,阐述人文与艺术交流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得到参会各国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今年,中国美术馆还将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线上交流活动,提升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的影响力和活跃度,吸引更多睦邻友好、具有强烈交流意愿的重点美术机构。”吴为山说。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文艺创作的无尽宝库。一代代艺术家创作的红色题材经典美术作品,镌刻着百年来中华民族最深刻的历史记忆,是一部凝聚精神力量的视觉史诗。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主题文艺创作,相信经过艺术家们用心用情的创作,将产生一批新的反映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和时代担当的优秀作品。(薛帅)转自:文旅中国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