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等问题须多方共同努力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563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消费已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关键引擎。作为支持居民消费和实体经济的基础设施性行业,消费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深入影响民众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然而,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营销、客户资质下沉明显等问题逐渐凸显。个别网络平台为获取海量客户,甚至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恶意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执行报告》中指出,在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客户资质下沉明显,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于去年末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此外,2021年央行工作会议指出,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其中提到,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随着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竞争逐渐激烈。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记录未完全纳入征信系统、中小消费金融平台信息共享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部分消费群体出现‘以贷养贷’的行为,使行业面临多头共债、过度授信等风险。”中邮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说,“多头共债容易使客户产生超过自身经济能力的过度借贷消费,会加剧个人债务负担,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对于机构而言,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会加大底层风险,使资产质量承压,进而危及信贷资金安全,影响机构经营业绩,不利于机构与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常务主任、研究总监莫秀根表示,多头借贷等风险之所以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信贷信息不能良好共享。当前我国征信体系主要是银行的借贷以及一部分互联网平台的借贷信息,不是很健全。下一步,监管部门应着力解决各种平台借贷信息收集、共享的问题,让贷款方更全面了解客户的借贷和信用信息情况。消费信贷在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随着监管部门对行业低风险、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高要求,如何制止消费信贷盲目扩张所产生的非理性消费,解决多头共债、过度授信等问题已是刻不容缓。“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监管、行业机构和金融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中邮消费金融上述负责人表示,一是监管层面,希望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尽可能让更多机构报送征信数据以覆盖更多人群;二是行业层面,需要持续致力于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以解决金融机构间的数据“孤岛”问题,并共同探索解决风险数据覆盖不全、更新不及时等行业瓶颈;三是金融机构层面,不仅需要加强对客户的授信管理,从源头上降低过度授信、多头授信的风险;同时要持续将诚信社会建设宣传教育作为日常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醒广大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四是金融消费者个人层面,应做到理性消费,按时还款,同时加强金融素养,保护好个人征信与信息安全。“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也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与民生。”中邮消费金融上述负责人说,这要求行业应深挖消费场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调整和完善业务内容,利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消费模式的转变,不断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同时,消费金融机构应在授信额度、数据使用、贷后管理与机构合作等方面加强合规管理,以确保消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转自:中国人物榜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6736.html

相关文章

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二审:视听作品著作权分类保护、删去禁止权利滥用表述

8月8日,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2020年4月,修正案草案曾进行初次审议。此次草案二审稿根据各方面意见,作出了相应的修改。其中包括完善作品的定义和类型,试图为将...

国家医保局:对医保药品目录外新冠治疗药品实施分类管理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通知,为完善新冠治疗药物价格机制形成,协同优化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保障相关政策,对医保药品目录外的新冠治疗药品实施价格风险分类提示,A类药品优先采购。通知指出,医保药品目录外的新冠治疗药...

叫好又叫座!解锁中国文化产业进阶密码

近日,在中宣部召开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期间,“2024·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发布,文化企业“第一梯队”精彩亮相。这些企业在2023年度的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为5026亿元,合计净利润为445亿...

海外热销!我国罐头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创近年新高

近年来,中国罐头在海外热销,出口量持续跃升,2022年,我国罐头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2%和22%,均创近年新高。中国已多年位居罐头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产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小小的罐头为何能...

健身美容成预付消费纠纷重灾区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赵冬芹)3月12日,中消协发布《2023年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在多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中消...

茶饮券的困惑,你有吗?

新中式茶饮越来越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据艾媒咨询《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为2795.9亿元,预计2025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