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倡加强中西文化交流互鉴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92
“现在一些外国人士对中华文化存在一定误读、误解。”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副会长户思社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加强中西文化交流互鉴,尽量消除误读误解。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日前表示,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了解中国。相关议题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受到关注、引起讨论。曾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与外国政要和智囊多有接触,户思社对于一些外国人士误读、误解中华文化深有所感。他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足够多真正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外国学者和媒体人士,未能对两种文化间的异同做出正确讲述。另一方面,则是部分人士出于政治考虑,故意加深误解。“但是我们不能看着这种误读、误解越来越深,”户思社表示,应当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上,多进行不同文化的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户思社说,西方崇尚个人价值,通过个人创造价值来推动社会进步;中华文化则强调集体价值,以集体方式推动社会前进。两者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但人类文明的发展本就不该只有一种模式。中国不能坐视误读、误解越来越深,要多交流,增了解。为促进文化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自2010年起,山东曲阜每两年举办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此期间,多国领导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中外文化学者就“文明照鉴未来”“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展开对话。了解中国,须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全国政协委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杨朝明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指出,许多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停留在近代以来的历史时期,对作为民族文化底色的中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其实西方一些文化中的博爱精神和神圣观念,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仁爱精神和敬畏观念是相通的。”他对记者说。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不同文明主体之间沟通的困难,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就此建言,在国际交流中,应加大文化经典的“云上交流”,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短视频等信息技术,通过文化经典增进相互了解与相互尊重。他认为,还可以通过全球连线视频会议的方式,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平台,共同探讨和研究文化经典的相关专题,让思想的碰撞与交融形成共识。转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6647.html

相关文章

扩内需顶层设计出炉 四大领域消费蕴含潜力

本报记者任世碧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分别从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

教育部:正在进行教师法修订 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

据教育部消息,“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11场新闻发布会6日召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发布会上表示,面向未来,将写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这篇新的文章,持续打造“大国良师”,服务教...

11月70城中51城新房价格环比下降 比上月减少7个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2022年1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1个、62个。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绳国庆表示...

《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展现《全唐诗》整理注释新面貌

在日前举办的《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新书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表示,新近出版的《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对推动文学研究发展、讲好中国文学故事、传承...

20余省份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 这些新变化要注意

近日,20余省份已陆续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工作,各省份的艺术类、体育类招考规定也陆续公布。2023年高考政策有啥新变化、新规定?记者注意到,从10月中下旬开始,各地已陆续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工作。...

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2.4万亿元

记者22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0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4393.1亿元,增长10.2%,延续了“十三五”以来两位数以上增长态势,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增速较上年回落2....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