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加大文旅资源转化利用力度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206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的文旅产业遭受很大冲击,大多数企业现金流遭遇考验,不少小微企业退出市场,景区景点、酒店、旅行社、演艺、娱乐等文旅行业遭受重创,文旅相关行业也蒙受巨大损失。如何应对疫情影响,如何化危为机开掘文旅新增长点,关乎行业发展和产业前景,关乎国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由此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疫情对经济影响程度超过‘非典’,特别是由于春节黄金周直接影响,疫情对旅游业全年的影响将更加深远、渐进。”去年全国两会,一份建议直指疫情给文旅业带来的影响,道出了业界普遍的担忧。这份建议的提出者是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作为一名文旅战线老兵,他一直密切关注文旅这一具有高度环境敏感性的行业。疫情之中,他看到了文旅人冲锋在一线、尽己所能助力抗疫的行动,更了解到相关服务停滞、产业受阻的艰难形势,深切感受到文旅融合中的痛点之痛。截至3月底,预计新冠肺炎疫情仅对四川一地的文化和旅游业造成的损失就超过2000亿元。触目惊心的数字,揪着郑晓幸的心,进而令他深思:如何有效应对疫情给文化和旅游业带来的危机与挑战,恢复发展文化旅游业?正是带着这样沉甸甸的关切,他展开了深入调研,最终提出了破局之策。郑晓幸分析,疫情之下,人们的出游方式、文旅消费观念、主流旅游产品、文旅服务理念都将发生转变,文旅产业急速变革,总体由服务型经济模式向体验型经济模式转变,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分工会更为明显,以旅游者需求为核心的细分市场会成为新的蓝海。要让疫期“冰冻”的文旅行业率先实现复苏,郑晓幸建议:第一,强化政府财政投入,加快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郑晓幸认为,重点文旅建设项目既可以带动投资,又可以在疫情平复后拉动消费、稳定经济。“相应的政策支持,可以消除疫情带来的投资观望心态,积极促进项目建设。”他建议,对今年竣工开业的项目尤其要给予财政支持。第二,加大企业输血力度,设立文旅产业扶助基金。郑晓幸观察到,大量民营中小微企业为丰富和完善文旅产业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还解决了大批人员的就业问题。在许多贫困地区,当地群众脱贫的主要手段也是旅游业。因此,有必要由国家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基金对特殊时期困难企业进行扶助。并认为,该基金年限不一定长,以1年到2年为主,企业经营正常后即可归还。第三,深化健康旅游理念,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他建议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推动“景区+文创”“景区+非遗”等植入模式,如在A级旅游景区活态化、常态化展演地方艺术和非遗技艺,丰富景区旅游产品供给。他还建议打造各类文旅线上平台和新型文旅空间载体,大力发展文旅装备制造业,延长文旅产业链,补足发展短板。第四,推进消费城市试点,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郑晓幸建议,加大政府公共服务购买力度,发行文旅消费补贴基金,同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培育发展文旅孵化基地,整合文创产品、旅游商品、艺术培训等资源,研究筹建线上线下“文旅产品超市”。此外,他认为,应加快发展以装备制造、工业遗产、医疗康养等为主导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建设一批文化旅游新业态示范基地(项目)。疫情之下,“复苏”是行业期盼,“纾困”则是主管部门全年关键词。郑晓幸的建议切中痛点,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与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密切沟通协作,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应对疫情冲击,切实解决文化和旅游企业实际困难,促进产业恢复重振。一笔笔专项资金提振行业信心,有力支持复工复产。在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12月召开的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数据非常直观地呈现了努力成效。在抓好项目建设方面,联合6家金融机构确定全国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遴选结果,共包括320个项目,总投资6194.1亿元。举办7期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共推介项目523个,总投资额超4000亿元。在积极争取纾困政策方面,推动各项政策积极把文化和旅游行业纳入支持重点,这些政策涵盖了财税、社保、金融、成本等各方面。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协议,新增1000亿元纾困复产贷款授信额度,截至2020年10月末已落实866亿元。在指导地方用足用好政策方面,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专题部署帮扶企业纾困、推动产业发展工作。印发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做好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实施。目前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累计发行专项债券规模达610.4亿元,及时将文化事业建设费免征政策传达到相关市场主体。文化和旅游部还及时出台了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截至2020年7月,全国共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约70亿元。一项项应时之举,充分体现政策前瞻性。文化和旅游部以应对疫情为契机,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景区管理与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健康旅游等产品与模式,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一是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2020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发出“狠抓线上”的号召,引导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各类文化和旅游线上平台和新业态。二是指导智慧景区建设,推动景区预约管理。文化和旅游部编制印发《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对旅游景区提出了“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并通过多种方式向全社会倡导“无预约、不旅游”理念,提高预约制度实施的覆盖面,推进旅游景区预约常态化。三是积极发展康养度假旅游产品。文化和旅游部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倡健康旅游理念,培育引导度假区、乡村旅游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旅游目的地建设。2020年1月,与体育总局联合发布“2020年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重新制定印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并于4月启动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7月,印发《关于统筹做好乡村旅游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市场复苏有关工作的通知》,支持打造一批康养主题乡村旅游点。此外还有诸多扶持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的针对性举措也在密集布局,推动产业进一步创新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对建议的认真办复体现在行动中,相关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我从中深刻感受到文化和旅游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郑晓幸对建议办复表示非常满意,还点赞了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多部门多系统推进工作的机制。文化和旅游部切实施策,统筹推进企业纾困、产业发展,将政策推进到了最后一微米。文化和旅游业的复苏有目共睹。在刚刚过去的春节,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56亿人次,同比增长15.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011亿元,同比增长8.2%,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8.6%。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系统未发生重特大人员伤亡事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实现“安全、有序、文明”的工作目标。历经一年的锤炼和洗礼,行业正突破困境,生机勃勃地迎接新的挑战。“总体来说,疫情对全国文旅行业冲击影响严重,但这毕竟是短期和阶段性的,通过科学应对和精准施策,应该能够快速恢复发展。”郑晓幸在去年建议中的信心不断强化,同时,他把目光放得更远,思考更多的是未来的行业新格局。今年两会,郑晓幸带来了10个建议案,从机制、政策、法治等不同角度聚焦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议题。其中,《关于加大后疫情时期文旅资源转化利用力度的建议》深入分析了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性。结合文旅资源转化利用思路陈旧、转化利用中新形态培育缺乏创新路径、线上线下融合整合不足、空间旅游浓度偏低等问题,郑晓幸提出用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推进文旅资源转化利用和提升效率,以文旅经济提质增效来激发国内大规模文旅消费市场潜力。“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推动文旅融合,从提高精神力量的角度推动文化建设,从巩固文化成果的角度升级旅游产业。”郑晓幸建议,一方面坚持疫情防控与文旅资源转化利用并重并举,注重新兴技术在“文旅云”底层软硬件层面支撑应用,推出一批文旅“云消费”新交互场景,支持传统文旅资源积极开发IP内容精品、开展“IP化+数字化”升级。另一方面健全文化旅游资源向生产生活多向赋能布局,构建文旅资源转化利用的“新业态、新通道、新消费、新空间”,把乡村文旅大空间变成大城市的小场景、大线路转换为小通道、大产品转换为小卖场、大数据转换为小网店,孵化电商消费、小众消费、分众消费、订制消费、飞地消费等新形态。他还认为应构建大格局大主题大品牌的重点项目选择机制,并实施文旅资源转化利用的场景矩阵配置工程,推进文旅资源转化利用的“场景、IP、展演”并举发展。密切关注后疫情时期文化旅游业新发展成为郑晓幸履职工作的新重点。在这位代表眼中,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局面正在形成,一种更加综合、多元的模式已在延展,更具沉浸式、全方位、多维度的互动体验将成新常态。两会召开之际,正是春暖花开之时,万物复苏。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疫情之中成长和升级的文化旅游业也已抽出新芽,向新的高度进发。而诗与远方能走多远,还取决于文化和旅游在深度融合中能否找准定位。阴霾逐渐散去,曾经的困厄正转为突围的动力。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正蓬勃而生,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云旅游等不断迭代,这正是文化和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体现,也正是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生动实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文化旅游业之所以能经受住一次又一次巨大变化的考验,与谋划长远的顶层设计密不可分,与及时精准的政策推进密不可分,与像郑晓幸这样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关键节点提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建议密不可分。未来,围绕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还有一系列难点问题待解,还有许多痛点问题需直面,但全社会更加坚信的是,有针对性的切实举措、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会更高频地显现,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步子会更加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码新动能。(王彬)转自:文旅中国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6481.html

相关文章

保卫“黑土粮仓”他们把科技论文写在三江平原上

黑土地保护工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2021年,中国科学院汇聚全国农业及多学科科研力量,联合黑吉辽蒙三省一区全面启动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通过原始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与成果推广应用,为养...

北交所第200家公司上市首日迎来“开门红”

本报记者邢萌万众期待中,北交所第200家公司上市首日迎来“开门红”。6月8日,易实精密正式登陆北交所,上市首日大涨39%,总市值达7.82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北交所新股“赚钱效应”凸显,投资热...

人民银行公布2023年首批罚单 3家机构合计被罚超3500万元

人民网北京2月13日电(记者罗知之)近日,人民银行网站披露了今年首批行政处罚信息,共15张罚单,涉及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3家金融机构,合计被罚款超350...

海澜之家:济南国资委调研属常规参观,公司没有参与国企混改

近日,有消息称,海澜之家或参与济南国企混改,济南国资委主任已带队前往调研。3月8日,海澜之家回应澎湃新闻记者称,向内部了解后确定没有参与济南国企混改,“没有(混改)动作,就是常规的参观。”据济南市国资...

6G将有哪些重点应用场景?

自2019年10月31日中国正式开始5G商用以来,各行业对于更加先进、智能的通信系统需求愈加迫切,现有的5G能力部分已无法满足最新的需求,对于6G技术的研究逐步提上日程。因此,结合6G技术最新演进趋势...

合成免疫学前沿论坛在深召开 提出肿瘤免疫治疗新法

国内首次以“合成免疫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合成免疫学前沿论坛,12日在深圳召开,探讨肿瘤免疫治疗、合成细菌疗法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