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冬奥遗产,点燃冰雪激情
近期,各地迎来北京冬奥盛会结束以后的第一个雪季。在吉林、河北等省份,室外雪场陆续开放,吸引滑雪爱好者前往“开板”;在湖南、浙江、四川、广东等省份,室内雪场受到人们青睐,冰雪世界类主题乐园开张迎客……北京冬奥盛会的筹备与举办,点燃了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促进了冰雪运动在我国的普及推广,冰雪运动实现了从小众向大众、从区域向全国、从冬季向全年的跨越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强调“要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我们要积极谋划、接续奋斗,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共同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冰雪运动深入实施‘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形成东西南北交相呼应、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规划》的发布,有利于持续激发冰雪运动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冰雪运动消费潜力。冬奥成果,人民共享。开发利用好冬奥场馆,可以为冰雪运动发展提供重要助力。国家体育馆冰球馆已成为北京青少年冰球比赛的主要场所之一;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先期开放约6000平方米冰面,公众可近距离体验“最快的冰”;崇礼云顶滑雪公园开启雪季运营,5条冬奥“同款”赛道吸引众多滑雪者……从积极面向大众开放,到引入高水平竞技赛事,再到努力探索四季运营,冬奥场馆在推广普及冰雪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规划》提出,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因地制宜建设航空飞行、汽车自驾、冰雪、山地、水上等户外运动营地。强化战略规划布局,建设利用好冰雪场地设施,丰富群众冰雪赛事活动,必能把群众冰雪运动热情保持下去,让冰雪运动走进千家万户。冬奥成果既包括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包括宝贵的人才资源。在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约1/5的运动员是通过跨界跨项选材开始冰雪项目专业训练的,他们连同其他专业运动员一起,成为下一个冬奥周期的重要人才储备;此外还有51名外籍教练,他们不仅传授运动员技术,更带动了一批本土教练员成长。我国还培养了一批造雪压雪等专业工种人才、裁判员等技术官员、专业志愿者和赛时实习生等服务队伍。下一步,要运用好这些人才资源储备,同时搭建新的人才培养平台,逐步建立起规模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持续强化人才支撑。借助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掀起的冰雪运动热潮,我国冰雪产业迅猛发展。2021—2022年雪季,国内参与冰雪旅游人次达3.12亿,冰雪旅游、冰雪培训、冰雪装备等市场需求均出现明显增长。但也要看到,我国冰雪产业供给相对单一、产业创新力不足、产业规范和标准有待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冰雪产业提质升级,需要相关企业坚定走差异化、绿色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比如,贯彻环保理念,让冰雪场地更加节水节电,提高健康运营能力;雪道和住宿饮食等配套设施多元化,可以显著提升滑雪体验。拉长冰雪产业链条,培育壮大冰雪产业,才能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更好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发展冰雪运动,既有利于提高我国冰雪运动竞技水平,也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体育文化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全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好冬奥遗产,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冰雪产业,不断巩固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让“冷资源”持续带动“冰雪热”,一定能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3日第05版)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