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疫苗暖万家 基层接种信息化
翻开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预防接种是其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202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提升公共卫生干预能力,强化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发布一周年之际,记者走访基层一线发现,从每支疫苗有了专属“身份证”到电子接种证保障“应种尽种”,我国免疫事业正在经历一场信息化变革,免疫健康“获得感”愈加深入人心。“我家老大来打疫苗时,用的还是‘绿本本’,现在老二来打疫苗,全流程手机搞定。”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女士正要给20个月大的孩子打疫苗。通过手机上的“电子接种证”,预约取号、预检登记、接种留观一站完成,孩子今后入托入学“一码”查验。“给群众提供便利、让群众对接种体验满意,是推动免疫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浙江省疾控局副局长朱红说。过去,群众接种疫苗使用纸质登记,不仅易丢失,数据也无法互联互通;如今,电子接种证越来越普及,智慧接种门诊走进更多社区。走进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如同一个小型乐园。不仅有供幼儿玩耍的区域和设施,还有包括疫苗价格、生产企业等关键信息展示墙。这里探索建设“全人群、全时段、全疫苗”的“三全”接种门诊,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平均排队等待时间不超过5分钟。预防接种,事关守护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世卫组织研究表明,过去50年的免疫接种工作挽救了约1.54亿人的生命。进入新时代,我国先后印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举办全国预防接种技能竞赛,多措并举办好预防接种这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便捷、智慧的接种服务。中国免疫事业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我最关心疫苗的安全性。”在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陪伴女儿接种九价HPV疫苗的俞女士告诉记者。疫苗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关系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怎样筑牢安全底线?今年3月,全国首张疫苗“身份证”在杭州发布。每一支疫苗包含电子监管码、疫苗批号、疾控编码和受种者编码等7种编码信息,接种后即上载到电子接种证的记录中,供受种者查看。在江苏省苏州市的“智慧疫苗冷库”,配苗机器人通过精准识别,按种类、厂家、批次自动完成疫苗分拣、码放等工作。目前,江苏、湖南、浙江等多地已实现疫苗管理的运输全流程温度监测、流通全链条追踪溯源。浙江省疾控中心免疫所副所长王慎玉表示,回应群众的关切,我们找准疫苗冷链管理这个小切口,运用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疫苗冷链监测的全程追溯。201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正式施行;2022年8月,中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评估……我国疫苗管理的安全底线不断织牢筑密。60多年前,小儿麻痹症曾给许多人留下残疾的创伤。中国疫苗科学家研发出国产脊髓灰质炎疫苗,护佑了数千万中国儿童的光明未来。“随着全球消灭脊灰进程进入尾声,如何进一步防范脊灰衍生病毒成为当前重点。”江苏省疾控局卫免处处长承明华介绍,江苏省2023年全省通过投入财政资金,将儿童接种脊灰疫苗全部调整为灭活疫苗,进一步优化免疫策略。2023年,江苏省将水痘疫苗纳入1至6岁儿童免疫规划,2024年对7至12岁儿童实行免费补种。目前全省报告1至6周岁儿童水痘发病数与2022年同比下降76.3%。“我国能研发、生产的疫苗种类,能通过疫苗防控的传染病种类越来越多。”浙江省疾控中心研究员张严峻说。专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疫苗尤其是创新型疫苗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围绕新发突发和重要传染病、肿瘤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基因编辑、基因组学、结构疫苗学、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疫苗先进技术。我国在疫苗生物技术领域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从曾经的疫苗受捐国成长为重要的国际疫苗捐助国,向科特迪瓦、巴基斯坦等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提供数以亿计的疫苗。随着疫苗的保护效力、生产能力越来越高,小小疫苗不仅能守护中国的万家灯火,更将为构筑全球免疫屏障贡献中国力量。(记者顾天成黄筱)转自:经济参考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55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