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未成年人沉迷卡牌盲盒须多管齐下
中小学生沉迷买卡拆卡现象引发关注,相关各方有责任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直播间经营者理当自觉尽到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少些不当的宣传诱导;网络平台更应充分发挥技术手段,对涉嫌诱导未成年人的宣传用语予以屏蔽,对严重违规的直播间采取封禁等措施。史洪举近日,多地存在中小学生买卡牌盲盒的乱象引发关注,有未成年人甚至在网上花上万元买卡拆卡。据报道,拆卡直播间的主播声音高昂,用语言和动作鼓动着购买者的情绪。不少家长认为,这些言行会诱导未成年人盲目购买、不断下单,直到拆出自己想要的卡牌。虽然有的直播间里有“未成年禁止下单”的字样,但是主播没办法准确核实购买者的真实年龄,直播间也没有相关举措禁止未成年人付费。(据12月1日央视网报道)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好奇心强、贪玩心重,很容易沉迷盲盒之类的买卡拆卡。加之其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很难果断拒绝诱惑、正确对待买卡拆卡。而盲盒卡牌不纯粹是一种商品消费,更多是一种精神满足。很多人都容易购买盲盒成瘾,特别是未成年人更容易成瘾。如在校生因同学之间的讨论话题可能购买卡牌盲盒,并会因抽到隐藏款、热门款,集齐所有卡牌而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对抽盒规则、抽取概率、销售状况、用户评价、商品数量、商品规格、商品质量、服务提供方式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盲盒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在解决未成年人消费争议方面提供便利。但现实恰恰相反。在直播间中,一些主播不仅未尽到提醒义务,反而刻意用言语和动作极尽夸张,渲染情绪,诱导中小学生不断下单,直到买到自己满意的卡牌。其行为除违反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外,还违反了《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两部法律均明确规定,针对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广告不得含有劝诱其要求家长购买的内容。而像卡牌,大多数购买者均系中小学生,算得上为中小学生定制的玩具。直播间经营者理当自觉尽到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少些不当的宣传诱导。网络平台更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对涉嫌诱导未成年人的宣传用语予以屏蔽,对严重违规的直播间采取封禁等措施。执法机关也应及时查处违规经营行为,让专门靠诱导中小学生买卡拆卡的经营者承担代价。当然,家长也应尽到必要的监管义务,而非将所有责任都推给社会。要知道,绝大多数未成年人不可能独自开设网络账号,更不可能独自开设支付账户,其往往使用家长的手机观看直播并下单。但有些父母却不负责任,将手机当作哄娃神器,任由小孩拿着其手机观看直播,甚至将支付密码都告诉小孩,等到小孩沉迷买卡拆卡无法自拔时,又埋怨迁怒他人。因此,家长必须增强责任感,多陪伴和关心孩子,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孩子沉迷买卡拆卡。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5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