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滑一下就下单了”“先用后付”不该套路满满

数智人2024-11-12产业资讯56
“先用后付”作为一种促成交易的创新模式,只有保障“双赢”才能实现长远发展“一觉醒来我爷爷用先用后付买了54样东西”“我也被默认强制开通了”……据报道,今年“双十一”,一些平台推出的“先用后付”新“玩法”遭到消费者吐槽,引发关注。很多消费者反映,自己默认的付款方式莫名变成了“先用后付”,不用输密码、刷脸或刷指纹就直接下单了。这无疑让消费者理性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压缩:有人只是想收藏商品或先添加到购物车,方便比价和统一结算,却变成了直接下单;有的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以“先用后付”方式购买过商品,驿站里都是自家包裹不说,后续还产生了违约金和逾期费用。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先用后付”的投诉已接近9000条,投诉内容不仅包括“无感”或诱导式的开通过程外,还涉及取消服务时所遇到的困难。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模式,“先用后付”简化了购物流程,允许用户在收到商品并确认满意后再进行支付。表面看,这既为消费者提供了购物的灵活度和便利度,也有利于商家提升销量。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电商平台却在此机制中植入诸多“套路”,导致消费者一不小心就被“割韭菜”。事实上,一些电商平台之所以热衷于推行“先用后付”模式,或许在于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感知,减少花钱的“痛感”。诸如“0元下单”“零成本试用”“喜欢再付款”等营销话术,也以一种美化的方式遮蔽了“赊购”的本质,很容易误导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甚至让他们误以为是“0元购”。而为了提高“先用后付”的使用率,部分平台还存在服务开通流程设计不清晰、关闭服务渠道复杂等问题,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默认启用该功能,而要关闭时又面临着诸多阻碍。比如,一些平台的关闭入口很深、位置隐蔽,很多操作不熟练的用户(特别是中老年人)无奈之下只能默默接受;还有的消费者虽找到了关闭路径,却因有未完成的“先用后付”订单而关不掉。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显然,不管是电商平台以偷换概念、过度美化等方式,放大“先用后付”的优点,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却只字不提、含糊其辞,还是在用户操作流程上加入各种“小心机”,想方设法让消费者“手滑一下就下单”,都是对消费者应有选择权和知情权的漠视。正如上海市消保委指出的:既然是好事,就应该把好事办好。“先用后付”作为一种促成交易的创新模式,只有保障“双赢”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对此,平台还需把决定权还给消费者,将开通“先用后付”的优势和逾期风险等充分告知用户,并抹平开通和取消操作上的难度差异,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在此基础上,如果平台想推行“先用后付”模式,也应当通过让利、优惠等实打实的方式推广,而不是诱导消费者稀里糊涂地开通。前不久,针对自动续费乱收费现象,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就明确规定,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对于“先用后付”这一新形式带来的一系列乱象,监管部门或也有必要跟进,不断细化管理规范,倒逼电商平台约束好自身行为,不敢在操作机制中暗藏“猫腻”。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李琦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47151.html

相关文章

“双11”当天全国快递业务量达6.39亿件,是平日业务量的1.87倍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52.64亿件,同比增长23.22%,日均业务量是平日业务量的1.4倍。其中11月11日当天,共揽收快递包裹6.39...

2024年金价还能维持高位吗?

2023年最强的投资品是啥?黄金肯定是其中之一。在高利率环境下,金价的涨幅跑赢了大宗商品、债券和大多数股市。数据显示,伦敦现货黄金价格和纽约COMEX黄金期货价格2023年内涨幅为13%左右。受国际金...

多家房企发布四季度经营数据 商品房销售普遍“翘尾”

1月24日,凤凰股份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房地产经营简报称,公司当季商品房合同销售面积8627.15平方米,同比增长5.74%;商品房合同销售金额2.98亿元,同比增长194.55%。公司“南京紫金和...

“中国天眼”FAST又有重大发现 为观测宇宙打开了一个重要“窗口”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于北...

山东港口助力欧亚班列稳定运行

全球疫情暴发以来,在航空、公路、海运等运输受较大影响的情况下,欧亚班列凭借运能稳定、时效性强的特点,成为一条重要的中外贸易运输通道。近日,记者在山东港口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物流集团采访时了解到,目...

2022年我国粗钢减量主要来自重点钢铁企业

2022年,86家重点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合计为8.16亿吨,占全国粗钢总产量10.18亿吨的80.17%,其余部分为民营非重点企业合计2.02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9.83%。全国粗钢总产量同比减少17...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