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培育外贸发展“硬”实力
国庆假期刚过,满载从土耳其进口的1378吨金精矿,一艘外贸内支线船舶缓缓驶入威海港码头,在泊位停稳后便紧锣密鼓地开始卸载工作。几百米外,青岛海关所属威海海关开始为这批货物办理税款缴纳手续,根据“内河运费扣减”估价指引,近5万元的运费将从完税价格中扣除。政策红利从“纸上”到“账上”,为外贸企业减负担增活力,是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落地生效的写照。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今年4月,海关总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13个部门组织部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20个重点城市,集中开展为期5个月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除了出台国家层面6方面32项改革创新举措,各地、各海关还结合实际推出973项“自选动作”。10月10日,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党晓红在海关总署例行记者通报会上表示,专项行动已取得积极成效,重点给外贸企业带来三方面感受。——提时效、增动能。今年专项行动实施以来,海关总署着力抓好压缩检验检疫审批时长、提高鲜活农产品通关效率、深化区域物流一体化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全链条通关效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实施“组合港”“一港通”等改革后,主要港口货物平均堆存期由5至7天缩短至2天;重庆开展中欧班列进口粮食指运地检验检疫试点,哈萨克斯坦玉米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以转关方式原箱运抵重庆,运输途中不开箱卸货,全程运输时间较此前压缩50%;综合运用多项便利化措施,天津海关保障北方地区首条南美“车厘子快线”顺利开通,车厘子运抵口岸后最快5小时内到达京津冀地区主要水果市场。——重融合、强智能。以推进贸易无纸化和相关证书电子化共享、联网核查,跨境贸易数据互联互通等工作为重点,口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广州海关实现13个优惠贸易协定及优惠贸易安排项下涉及18个国家(地区)的原产地电子信息交换;青岛上线9个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场景创新,为7000多家企业办理403.7亿美元的结算和融资业务;北京海关打造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数字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智慧监管体系,支持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建设……多地已在政企数据交互、监管部门互助、政府决策支持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降成本、促便利。“得益于南京海关联合相关部门启动的生物医药研发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我们可以申报进口未注册研发用药品、试剂、化学原料,有力保障了我们既有研发项目的推进。”无锡药明生物公司全球供应链负责人胡芸告诉记者。着眼于提升企业获得感,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降低进出口环节税费,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便利,激活外贸新动能:对符合条件的中欧跨境班列回程境内段运费、内河运输相关费用,不计入进口货物完税价格;创新口岸属地协同监管模式,服务高精尖商品“口岸直通、抵厂查验”;支持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在天津综保区设立“退货中心仓”,退货平均时间由11天缩至5天左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党晓红说,下一步,海关总署将不断改革创新、持续加力,全面推进口岸“边境”环节和“边境后”环节便利化措施落地实施,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供给质量,通过改革和科技“双轮驱动”,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和“智慧口岸”建设,不断优化营商“软”环境,持续培育发展“硬”实力。(记者邹多为、丁乐、胡旭)转自:新华社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41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