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 传统产业升级升链升活力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97
本报记者胡婧怡施钰韩鑫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我国传统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新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大连冰山集团冰山松洋压缩机(大连)有限公司,走进数字化车间,10台自动机器人正有序地完成装配、焊接等动作,并在每台压缩机上刻下二维码标识。“和传统生产线相比,智能化组装生产线占地面积节省了一半,人员减少了40%。扫描二维码可查看操作人员、操作数据等信息,实现质量追溯。”公司技术统括部部长辛操介绍,公司最早的厂房建于1997年,生产的空气压缩机主要用于商用制冷、制热方案。“辽宁传统产业比重大,设备种类多、数据量大,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明显。老工业基地价值在老、出路在新,激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活力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路径。”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两化融合推进处处长高宇恒介绍。近年来,辽宁省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顶层设计;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以场景驱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按照“场景、车间、工厂、标杆”发展路径,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冰山松洋公司采取滚动改造的方式,于去年率先完成一条组装线改造。在改造后的无人化生产线上,工人只需每2小时进行一次人工抽检。作为工艺技术方面的负责人,为了适应智能化改造,辛操从头开始学习信息技术,“只有真正实现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改造才能发挥作用、产生效益,这是改造过程中最难的地方。”智能化改造不仅提升着生产线的效率,也驱动着产品端、设计端的变革。在冰山技术服务(大连)有限公司,依托冰山工业互联网平台,客户的设备状态、环境温度等数据被实时传回,工作人员可以远程为客户提供温度监测、节能评估、设备管理等服务。“从卖设备到卖服务,冰山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设备接入能力、基础应用框架与定制化开发服务等,帮助他们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投入,让中小企业也能体验工业互联网应用带来的价值。”大连冰山集团总裁助理王铁说。支持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辽宁加快推动各领域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转型、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截至目前,全省重点培育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达65个。智能立体仓库内一片漆黑,自动堆垛机穿行在巷道上,将装有500千克成品布匹的铁筐自20多米高的货架上取出,缓缓放上有轨穿梭小车。绿灯闪烁,小车载着铁筐在轨道上快速滑向出库口。此时,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仓储部主管施议福早已站在出口处等着出库复核。“以前带着搬运工在仓库里一个个货架找布,一匹匹搬进筐里,再用拖车拉出去,订单一多就容易跟不上,现在站在门口动动手指就能把布‘叫’出来。”说话间,施议福用掌上电脑一一扫描布匹上的条码,手指轻点,货物出库完成。“有了智能仓储系统帮忙,出入库又快又准,还省了大量人工。”施议福说,借助智能化改造,这家创建于1987年的泉州晋江传统纺织企业激发出了新潜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家至今,福建纺织鞋服产业集群产值已破万亿元。然而在发展中,不少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由于长期依赖低成本扩张,依旧使用较为低端的生产设备,面临产品质量不稳定、产能过剩、利润率下降、用工难和用工贵等发展瓶颈。2023年福建省提出,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提质增效。“在晋江,除了提供真金白银的奖励补助,我们还在摸排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育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做好服务工作。”晋江市工信局行业管理科科长蔡育新说。看着政策陆续出台,凤竹纺织管理层动了心。“智能化改造要全盘考虑,突出重点。印染生产中,物料流转速度是引擎,决定效率,能耗在生产成本中占比约25%,公司决定从仓储系统和能耗监测入手。”公司行政总监叶炜刚说。为精准满足生产需求,凤竹纺织与智能化改造服务供应商就仓储系统沟通设计了100多个工作流程,设计方案修改100多稿。改造后工厂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仓储用工成本降低50%,染色工序能源成本降低30%,中水回用率达50%,每年至少节省1.5万吨标煤,节省2000万元成本。“成本降了下来,效率提了上去,我们对未来发展有信心!”叶炜刚说。“近两年来,福建通过购买诊断服务、提供资金奖补等举措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福建省工信厅装备处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推动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并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进一步增强智能制造软硬件供给能力。”“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基数大、占比高,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重点和难点。”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说,总体来看,技术、人才和资金等难题仍然存在。在赛迪智库信软所工业互联网研究室主任宋颖昌看来,我国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支撑产业薄弱,制造企业的工业知识积累不足,数字化转型建设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要鼓励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加速培育优质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比如冰山松洋,老企业、重资产。“这种传统产业完成智能化改造,比新兴产业新建一条智能化生产线还要难。但智能化改造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产能的需要、质量的追求、人工成本的压力、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都要求企业必须迈出这一步。”冰山松洋公司总经理刘玉环说。凤竹纺织改造之初,也面临同行业没有可参考案例和经验的问题。“钱投进去,能不能做成、效果好不好,心里没底。”叶炜刚说,大家以仓库为例算了笔账,虽然智能立体仓库的建设成本略高,可按工厂全寿命周期测算投产后的劳动力、运营等综合成本,智能立体仓库又远远优于传统仓库,“还是要改!”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形势、新要求,决定了要多措并举,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厚植产业基础。继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和工业APP,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做强做优企业。全面推广数字化转型理念,不断提升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软件应用、数据管理等数字化能力,引导企业加快关键环节的数字化改造。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打造多层次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公共服务体系,支撑企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数字化改造;完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培训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定向开放面向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意愿和水平。据介绍,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正由探索起步向纵深推进转变,不断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人民日报)【编辑:田博群】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3825.html

相关文章

海关总署:2024年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本报讯(记者寇佳丽)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以下简称“进出口”)情况。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2024年,我国外贸...

手机银行升级“做减法” 数字化转型精耕细作

529次今年以来,手机银行升级节奏有所加快。数据显示,1月至11月,手机银行App版本迭代次数共计529次你有多久没有打开过手机银行了?原本只是用于日常查询账户、转账汇款的手机银行,不经意间被赋予了五...

多个重大工程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硬核”实力支撑经济发展底气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25年开年之际,各地加速推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广大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们都在为梦想拼搏,为新的一年起好步、开好局。试车是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贯穿发动机...

苯乙烯 呈近高远低格局

年前苯乙烯市场持续偏强走势,外盘资源货紧价高,码头累库幅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表现坚挺,市场存在一定的乐观预期。展望后市,疫情缓解,国际油价稳步上升,推动外盘价格走强,预计苯乙烯价格将偏强运行。全球新冠...

中国疫苗有望成为“发展中国家生命线”

阿尔及利亚、塞尔维亚、阿塞拜疆、印度尼西亚、巴西、土耳其、菲律宾……多国政要率先接种,订单纷至沓来,越来越多国家对安全、有效、可及、可负担的中国疫苗投下信任票。安全有效是中国疫苗研发的第一标准。尽管不...

中欧班列(长江号)一季度开行数同比增长60%

近日,记者从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获悉,一季度,该公司中欧班列(长江号)发运104列(其中去程41列、回程63列)、计8570标箱、货值约25.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0%、59.23%、7.59%...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