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的生死战又来了
在比亚迪吉利“仰望银河”的时候,也有人“命悬一线”。一向充满戏剧性的新能源车市场,在竞争的2.0赛场,玩家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再次印证了一切皆有可能的经典判断。开年车市热闹非凡。长城“铁娘子”牵手小鹏,起亚高管“怒怼”比亚迪,比亚迪与特斯拉销冠之争落下帷幕,吉利就迫不及待地送去战书,要在高端领域一决高下。国补退场以及疫情后的产业恢复期,新能源汽车进入又一次生死存亡的竞争期,这场新能源汽车2.0战役的终局越来越好看。拿下销冠的比亚迪并没有比特斯拉更赚钱,到底是“新晋销冠”更强,还是“成本杀手”更胜一筹还在激烈讨论。仰望银河,作为自主品牌曾经的销量冠军,吉利在新能源车市场一直表现乏力,时常“仰望”少有“银河”,何时能找回自己“失去的市场”还是未知数。眼下已知的是,威马的危机已经“纸包不住火”,在头部力量激烈竞争的同时,威马被甩在了后面,甚至随时会倒在春天里。“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从去年至今,哪怕降薪、精简业务、资产冻结,威马都没能走出自己的至暗时刻。原计划的新车型没踪影,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威马当初的目标是成为新能源车领域的大众集团,如今却离大众越来越远。威马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作为曾经的造车新势力“四小龙”之一,创始人沈晖说新能源车市场是长跑,现实是未必每个人都能跑到最后。在深度竞争的2.0阶段,新能源车企一边彼此厮杀,拼销量、推高端,另一边,集体走出自己的江湖,与燃油车贴身肉搏。像比亚迪一样推出一款起售价十万的电车不难,但新能源汽车在产品布局上,还远未形成燃油车密集的产品分层。对标BBA的平均售价区间,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数量和竞争力还远远不够。想钻燃油车的市场空子,一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而到了这个阶段,新能源汽车空间座舱、智能化、辅助驾驶、芯片等层面表现已经司空见惯,除了传统制造环节上的硬碰硬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就像新起亚K3上市的关键节点,“口水战”收获了热度与关注度,营销焦虑一时缓解了,还是要面对很现实的产品之困。“营销见长,生态主打”并不能当作新能源车企细水长流的运营方向,只能是阶段性借力的一根杠杆。新能源汽车市场要想越做越大,产品品类只能越来越细,以实现销量、供应链、利润率的良性互动。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