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信财富论坛在京举办 探讨财富管理发展新趋势
11月7日,“2020中信财富论坛”在北京隆重举办。本届论坛在全球经济受新冠疫情影响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召开,充分融合了现实环境与时代内涵,以“中信温度共赢未来”为主题,深入探讨财富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新空间,探索新路径、新打法。本届论坛由中信银行主办,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中信保诚基金和华夏基金7家中信集团金融子公司协办,来自企业界和财富管理业的代表、知名媒体以及嘉宾客户等300余人共同出席。中信银行业务总监兼信用卡中心党委书记吕天贵先生在论坛致辞中表示,2020年注定是难忘的一年,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客户需求的变化、技术的进步,正成为驱动商业银行,特别是财富管理市场变革的重要力量。中信银行始终坚持创新融合,协同发展,整合优质资源,将“打造客户首选的财富管理主办银行”作为坚定的战略愿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与时俱进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同时,他还表示,未来中信银行将升级推出“中信幸福财富”品牌,全力聚集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的强大优势和专业力量,为客户创造价值,打造一个让客户满意、市场认可和值得信赖的财富管理品牌。本届论坛的最大成果之一,是《探索·主动·更新-2020中国高净值人群需求管理白皮书》正式发布。这是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再次携手胡润百富以及兄弟公司,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500余位来自不同行业的高净值人群进行访谈调研,探索财富人群2020年需求变化,历时半年共同编撰而成,旨在洞察市场新环境,和时代同频共振,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多有益参考。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先生对白皮书进行深度解读,对有品质的财富管理趋势,如何应对环境变化,在不同领域、行业及成功经验进行分析。白皮书研究发现,企业家们对中长期保持相对乐观态度,他们认为经济企稳复苏,企业盈利改善等趋势并未改变。近四成企业家认为2020年业绩会保持增长,两成企业家预计营收与2019年持平。事实上,短期的风险事件并没有改变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逻辑和中长期人生规划。他们相信中国经济领先全球稳步复苏,中国资产仍将受到全球资本的追逐,将是长期趋势。金融需求趋势方面,疫情后高净值人群金融投资热情比去年提高67%。产品配置层面则呈现多元配置、平衡风险的特征,且未来一年仍将持续。而在全球资产配置上,则呈现需求放缓或保持观望的趋势。中国香港(45%)超越美国(40%),成为最受青睐的跨境资产配置目的地,投资美国的热情在特朗普执政的4年中下降近五成,但比例仍然超过英国、日本、瑞士、法国四个国家之和。非金融需求趋势方面,子女国际教育的需求作为高净值家庭中长期规划,并未改变。疫情不会改变留学规划,对于正在留学的家庭,超过七成选择继续完成学业,26%选择暂缓留学。对于计划留学的家庭,超过九成家庭不会取消留学规划,但留学时间点会考虑推迟。白皮书进一步挖掘了后疫情时代高净值人群的新兴需求。后疫情时代,医疗健康服务(72%)成为高净值人群最希望获得的非金融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涉及高净值人群个人或家庭层面的税务或法律咨询成为新兴需求,主要基于税务信息透明化监管趋势(如新个税法的实施、共同申报准则CRS)。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30年的长足发展后,投资工具不断丰富,多样的投资策略不断涌现,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比例不断提升,投资管理人的投资风格也逐渐多元化。术业有专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亟需更专业的机构去做资产配置。“中信财富管理”品牌于2015年9月正式创立,是中信集团旗下7家金融子公司依托集团金融全牌照、协同联动打造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中信财富管理”品牌发布以来,着力打造了“中信财富指数”和“中信产品精选”两大业内亮点。“中信财富指数”以年度、月度大类资产配置报告为核心,助力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中信产品精选”以“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五大系列产品为重点,向中高端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中信银行在市场研究及资产配置团队的组建上走在行业前列,团队汇集国内顶尖银行信托、券商、公募基金业务专家,成员来自全球头部银行、国内权威基金评价机构团队等,具备丰富的市场研判和大类资产配置经验。为进一步提升私行客户服务水平,中信银行结合中信集团强大的背景以及中信银行丰富的产品线,于2020年开始根据中信财富指数对市场观点、大类资产的配置建议以及每月重点产品的安排制作下发《市场观点与策略》。从资产配置核心理念出发为客户提供具体的配置建议,不断优化客户资产配置,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实现私行业务高质量发展。“中信财富论坛”已连续举办多年,权威、专业与高端日渐成为鲜明特色,一年一度开放而多元的“思想盛宴”,为中信银行打造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之路、寻求金融业发展独特路径提供了含金量十足的“智慧风暴”。中信财富管理将持续践行“有担当、有温度、有特色、有尊严”的企业愿景,用中信温度温暖时代,共赢未来。转自:企业观察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