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望“药”兴叹 中药材价格疯涨为哪般
记者吴瞬陈雨康7月下旬的亳州阵雨滂沱,路上行人稀疏,但亳州的产业地标——康美中药城却人声鼎沸,他们都在忙碌着当天的中药材交易。涨价,无疑是这个市场近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近一两年来,中药材价格暴涨让整个市场都处在一片躁动气氛中,部分热门品种价格更是连涨数倍,不少早有囤货的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中药材种植户也迎来了“大丰收”。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目前价格年涨幅超过100%的中药材(含同一品种不同规格)已超过60个,其他年涨幅在百分之几十的品种则更多。这一轮中药材异常涨价的背后另有推手。7月24日,亳州市中药材协会发布的《关于禁止哄抬中药材价格的倡议书》提到:“当前,受社会资本的影响,部分中药材从业者组成联盟,‘奇货可居’,导致一些中药材品种价格异常波动,已经严重超出了历史价格。”这场涨价狂欢的背后更是暗藏隐忧:在无规失序的金融化热钱炒作下,中药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攀升,部分药企望“药”兴叹,无奈选择少生产甚至停产,进而导致患者用药紧缺;中药材种植农户盲目跟风扩大热门品种种植,为未来的下跌周期埋下伏笔……“要等一个礼拜才会有货”安徽亳州被称为“中药之都”。从华佗在这里开辟第一块药圃开始,中医药就融进了亳州人的生活,也逐渐成了这座城市的经济命脉。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进康美中药城——这座全球最大中药材交易中心的交易大厅,一眼望去,一排排被麻袋装满的各色中药材琳琅满目,不少摊位前人头攒动。其中,不仅有拎着塑料袋的散客,更有用笔记本记录市场行情的专业贸易商。在交易大厅露台边的长凳上,年过六旬的采购商老徐正清点着推车上的货品。他告诉记者,这两年的中药材价格堪称“离谱”,尤其是“三白一黑”(白术、白芍、白芷和牡丹皮)。其中,常年20元~40元/千克的牡丹皮,现在市场报价已叫到120元/千克以上,抽芯率较高的精品甚至达到200元/千克。白术这种常年20元~30元/千克的药材,从去年开始节节攀升,当前报价已达到150元/千克。以前白芍的尾芍卖5元/千克都没人要,商家基本上就直接扔了,现在这些货也可以卖到四五十元。“白术:37,白芍:24……”走近老刘的店铺,映入眼帘的是门口写着的价格表。“这是去年的价格。”老刘摇了摇头表示,“两个星期前,白术还是卖150元、160元一公斤,现在才刚刚涨到180元、190元。白术你现在要的话,我给你180块钱,不过要等一个礼拜才会有货。”据老刘介绍,暴雨导致内涝是这一轮白术涨价的主因。今年7月中原地区遭遇暴雨天气,安徽亳州、安徽太和、河南沈丘等地的白术种植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涝灾。部分地块积水严重,白术长势受到严重影响,部分种植户已提前采挖以减少损失。一位接近当地中药材协会的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前几年牡丹皮(黑丹皮)大多十几、二十块钱,好一点的小三十块,导致农民开始缩减种植面积。如今,牡丹皮突破了100元大关,也表明市场货源之紧张,且短期内货补不上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它(黑丹皮)的货是跟不上的,甚至有人估计未来两三年地里都拿不到很多货,所以肯定有人先不着急卖,想等着价格再高一点。”类似白术、牡丹皮的价格暴涨神话在整个中药材市场中并不少见。以此前极为火爆的品种酸枣仁为例,2020年前后,这一品种的价格约为200元/千克,但到2023年时一度逼近1000元/千克,涨幅将近5倍,今年价格又快速下滑,目前已降到520元/千克。热钱涌入加速“供需失衡”部分热钱的涌入,正在加速中药材的“供需失衡”。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周宗晟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近几年中药材涨价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正常涨价。目前中医药的需求在提高,中药材整体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上涨是正常的。另一方面则是资金炒作。目前相当多资金从房地产等领域退出后,选择了中药材作为新炒作目标,这主要是由于中药材的生长需要时间,更需要“看天吃饭”,因此供应总是有限,尤其是那些需要多年生长的中药材,想短时间大量供应更不可能,因此囤积中药材确实有利可图。“比如黄连,它的生长时间需要5~7年,早在2019年的时候,我们就了解到有一些资本在囤积黄连。当时黄连的价格非常低,在50元到70元之间,炒到去年,黄连的最高价到已经涨到400多元。”周宗晟说。一位在重庆从事中药材收购的小商家也表示,这几年中药材价格确实涨得非常高,波动也更大。“据我了解,确实有很多大资金,之前是做房地产的,现在很多都来炒中药材了,他们基本就是从我们手里收购走大量的药材,然后放在冷库中储存起来,等待价格涨上去之后再放出来。像我们这类没有太大资金实力的小收购商,平时是根本不敢囤货的,放太久我们都怕砸手里,但他们不怕。一般我们从种植户手里收购之后,只要每公斤有1元、2元,甚至5毛的利润立马就转手卖掉了。”据介绍,这类热钱还会跟中药材市场方面的信息数据方、仓库方、流通方等合作。在业内人士推动下,其炒作成功概率非常高。亳州一位商家表示,有传言说,所谓的“大老板”会组成类似“冷链商会”的组织,通过几千万乃至上亿的头寸,奔赴原产地锁定货源,从农户手中转移大量现货至冷库囤积,炒作药材价格。尤其是在极端天气等叙事逻辑的加持下,炒作变得更加顺理成章。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行业短视频如病毒般的传播,也在中药材市场上扮演着涨价的催化剂。记者实探了解到,夏天以来亳州中药材行业最引人瞩目的消息便是7月上旬亳州某冷库失火。该消息主要通过短视频曝光,一个失火的画面配上“万吨药材付之东流”“白芍、丹皮损失惨重”等字幕,极其挑逗业内交易者的情绪。这则没有从权威渠道发布的“冷库失火”信息不断传播,间接导致了这一独立的突发消防事件演变成影响市场的价格推手。中药材天地网表示,今年6月调料品种的涨价,绝大部分是人为因素影响。股市、楼市降温,贷款政策宽松,大部分资金寻找投资机会,调料中一些品种具有金融属性,所以吸引了不少的热钱,这段期间,调料市场的生面孔比较多,不分青红皂白地“你买我也买”,刺激行情的飙升,一天暴涨十元八元,疯涨的那几天市场几乎失去了理性,商家也迷失了方向。前述的亳州商家进一步表示,目前包括白术在内的几个中药材品种价格,明显存在虚高和价格泡沫,但戳破泡沫只需一个时机。“如果有关部门要严打,或是这些事件有了大面积曝光,业内就有了共识,价格可能会迅速回落。”不过,也有人士并不认同炒作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从事中药材行业30余年的侯氏药业侯涛已经历了中药材市场的数轮周期和多次波动。对于近两年以白术、牡丹皮为代表的中药材价格大幅上行行情,他认为,其本质仍是行业运行周期的反映。无论是何种中药材,“少了是宝,多了是草”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以白术为例,据他介绍,2008年白术价格约为18元/千克,在天气等原因作用下,此后白术价格始终在15元至17元之间反复浮动。2019年,白术价格一度跌至7元/千克,彼时,尽管一般农户略有利润,但白术的种植大户严重亏损。2020年,受雨水和内涝影响,白术减产,一度成为抢手货,消耗了一部分的白术市场库存。2021年至2022年,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玉屏风等药品需求增加,其原料之一即为白术,导致药厂对白术的用量迅速扩大。侯涛表示,不容忽视的是,数字经济尤其是电商等平台的兴起,让业外人士进入中药材行业的门槛变低。新进从业人员数量在近两年与日俱增,类似“鲇鱼效应”,进一步激发了中药材市场的活跃度。在侯涛看来,这种现象也必然会导致部分药材的价格上涨。炒作对行业破坏性巨大资金跟风炒作不仅将面临巨大风险,而且对中药材乃至中药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破坏性。“中药材价格的无序上涨,首先威胁到的就是中药企业的发展。很多药比如一些中成药或者中药饮片的成本价格涨上去了,但医保那边是不可能随时涨价的,导致药企甚至会停产某些中成药,因为成本太高,多生产就是多亏钱。”周宗晟说,“这显然对老百姓是不利的,因为药最后还是要投入到正常的医疗和健康中使用才能发挥价值。”在周宗晟看来,中药材炒作甚至还会带来中药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中药材是分等级的,在价格暴涨之后,我为什么非要用最好等级的中药材?这也导致老百姓在医保体系里无法用到最好的中药。”中药材价格暴涨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是,不少中药材种植农户蜂拥而入,盲目跟风扩大部分热门品种的种植。未来极易导致抗风险能力较低的种植农户遭受重大损失。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有不少种植农户正在跟风种植,但他们似乎并未深入了解具体的行情和判断。重庆的一位种植农户告诉记者:“我之前是在外面打工挣钱,但现在我朋友种药材都赚到大钱了,所以我今年也开荒了十几亩地,从甘肃买了一批党参苗过来种上了。”事实上,“谷贱伤农”的困境也在药材种植环节屡见不鲜。当某种药材出现商机时,农户往往会扩大种植规模。然而,这种盲目的跟风种植,却常常导致后续年份供应过剩,市场价格随之下跌,农户见收益不佳便会选择“弃种”,从而为后续几年的供应锐减埋下伏笔。牡丹皮正是在“谷贱伤农”规律下实现价格异军突起的药材之一。专营牡丹皮等药材的商户梁建军(化名)对记者表示,三四年前,牡丹皮价格极低,最低达到每斤十几元。农民经过6年左右的种植后,一亩地产出约三四百斤的牡丹皮干货,总计可以卖出四五千块钱。其中还要扣除挖机费用,以及修剪、刮皮、抽芯、晒干等加工工序的工人工资,“七七八八都算上,其实挣不到多少钱”。周宗晟认为,监管层尤其是部分中药材种植重镇的地方政府应引导种植农户不要跟风,更不能参与炒作,这才能一方面保障中药材的长期稳定供应,另一方面维护种植农户的长期收益。对于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中药材领域,周宗晟坦言,对于资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中药材行业要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力,有了资本,中药材行业才能快速、高质量发展;但资本进入之后,一定要规范、有序,不能无序地参与炒作赚快钱,这对行业和经济发展都是有巨大伤害的。”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2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