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收获机、倒伏收割“神器”、“空调”粮仓……东北秋收季“刮”起智能风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75
正值秋收时节,当很多人还在脑补农民弯腰弓背、挥汗如雨的农忙画面时,在东北的广袤农田里,无人收获机、倒伏收割“神器”、“空调”粮仓等智能化农业机械,令这个收获季充满科技风与未来感。近日,在黑龙江省红卫农场种植户韩双栋的水稻田里,三台无人驾驶智能收获机自动转弯,身后“吐”出粉碎的秸秆。不一会儿,一块7亩的水稻田就收割完毕了。记者登上无人驾驶智能收获机,发现一个四方形盒子是这台机器的“大脑中枢”,显示屏上闪烁着一些数据。“这个37,表示在头顶上方可以接收到37颗北斗导航卫星信号。”一位技术人员介绍,盒子里加载了复杂的软件系统,用户只要输入地块定位,点“开始”键就可以操作了。在收获现场,记者随手抓起一把粉碎的秸秆,发现里边没有一颗遗失的粮食。红卫农场农机科科长李岩说,借助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无人驾驶收获机提高了收获精度,可以减少收割过程中的粮食损失。不久前,无人农业作业试点现场推进会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召开。在这个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试验区建设的带动下,具备无人驾驶能力的拖拉机、插秧机、收获机等已逐步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销售各类自动驾驶农机装备和系统1.17万余台套,同比增长213%。智能农机改变了传统秋收方式。记者在辽宁省铁岭县蔡牛镇张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里看到,一台大型联合收获机正在作业;驾驶室的显示屏上,玉米的水分、产量、收获面积等信息实时更新。张庄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说,一台收获机每天可以收获200亩玉米,过去种地用“小四轮”,灭虫用小药壶,收获用镰刀,现在种收都是智能化大农机。“以前十几天才能收完的庄稼,现在几天就能完事。”今年8月底、9月初,东北遭遇台风“三连击”,部分地区玉米出现倒伏,一些农户曾一度犯愁怎么收。如今,一台台经过改装的收获机如“变形金刚”般在地里驰骋,扶起秸秆,收获玉米,这种秋收“神器”确保颗粒归仓。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农安县,农缘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李忠余正开着改装收获机收割倒伏玉米。收获机的割台上加装了三对辅助喂入搅龙。收获机启动前行,搅龙开始旋转,趴在地上的玉米秸秆被割台前尖扶起,顺着搅龙被拽上割台,玉米棒被收进仓内,秸秆被粉碎铺在地上。今年农缘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经营的7500多亩玉米倒伏严重。“玉米秆横七竖八地倒在地里,一开始比较犯愁。”李忠余曾经做过10年的农机维修工,经过十几天的反复试验,他将合作社6台收获机改装。为了让更多农民掌握改装经验,农安县农机部门专门组织了改装农机作业现场会,邀请李忠余为当地种粮大户现场演示。目前,吉林省有超过15000台经过改装的收获机正在地里抢收粮食。“预计10月底秋收基本结束,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邬晓东说。为适应倒伏作物收割要求,加快抢收,黑龙江省财政下拨1.7亿元,用于收获机械改装补贴,目前已改装近2万台机械用于秋收,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兰西镇种粮大户周春波的玉米地里,改装后的收获机正在收获倒伏玉米。周春波说,9月初因为台风玉米出现倒伏,当时玉米到了成熟期,对产量影响不大,但如何收回来却是件犯愁的事;现在看,改装后的“神器”起了大作用。记者日前走进中储粮哈尔滨直属库有限公司。记者登着长长的边梯,走进长67米、宽29米、高约8米的高大平房粮仓,脚下储存的玉米达6米多深。中储粮哈尔滨直属库有限公司保管员邢艳说,本仓现存6700吨玉米,等级国标二级,目前仓内平均粮温18摄氏度,粮情稳定,储粮安全。看似普通的一间粮仓,却藏着不少科技秘密。过去,给粮仓“体检”是个人工体力活。几米长的温度计,每隔一段距离就得插上一根。而如今,上百个粮温传感器分布在每个粮仓不同位置,坐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就能看到仓内各处的粮温变化。中储粮哈尔滨直属库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目前公司科技储粮覆盖率达到100%,标准高大平房仓采用先进的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高效低碳环保,粮食储存三年品质新鲜,粮食损失率很低。在中储粮集团吉林分公司龙嘉直属库,通过现代化的储粮技术,几十名在岗人员管理着上万吨玉米。在直属库粮仓内,记者看到一颗颗玉米籽粒饱满,抓起一把感觉冰凉。仓库保管员刘玥说,通过应用内环流绿色储粮技术,冬季积蓄冷源,夏季智能环流,使粮食始终保管在“空调房”里。“粮仓全年保持在低温状态,大幅降低了粮食生虫、霉变的概率,保障了每一颗粮食的品质。”刘玥说。一些粮库还安装了智能化粮库系统。在中储粮沈阳直属库的监控中心,可通过高清摄像头随时调阅粮仓内部情况。中储粮沈阳直属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弢琦说,无论直属库的哪个粮仓,都可在线查看粮温等基本信息,放大后可清晰看到每一粒稻谷。(记者王建、薛钦峰、邹明仲)转自:新华社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2362.html

相关文章

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代表委员聚焦“陶瓷文化”

“推广中国外销瓷瓷上文化”“让陶瓷文化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成为热议话题,不少代表委员把目光投向陶瓷文化。“中国瓷器在近一千多年来通过‘一带一路’源源...

发挥艺术功能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 委员聚焦文艺工作培根铸魂

“在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我提出了关于基层美育建设的相关提案,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都给予高度重视。希望逐渐把民族性很强的音乐艺术体系建设起来,纳入中小学考试以及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联通业绩回暖 上半年主业收入增幅超行业平均水平

今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滑14.1%的中国联通(600050.SH),第二季度业绩出现明显回暖。上半年,该公司4%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高于行业平均的3.2%。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注意...

上半年60家企业发起近2000亿元融资 光伏行业上演资本争夺战

光伏行业的火热在今年上半年仍在持续。在资本市场上,与光伏项目有关的融资也在“狂飙”。《证券日报》记者通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60家企业发起近2000亿元融资。其中,4...

埃索润滑油重磅参展郑州全国汽配会,独特魅力引爆会场

埃索润滑油展位作为国内汽配行业展览规模最大、专业观众最多、行业影响力最强的顶级盛会,本届展会共吸引了两千余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与展商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展会三日迎来了数万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后市场行业的...

金价持续大涨 黄金企业一季度业绩报喜

国际金价继续上行,国内部分品牌金饰价格更是创历史地突破720元/克。贵金属“涨声”拉动下,已有A股黄金行业上市公司预告一季度业绩喜人。4月9日晚间,湖南黄金(002155)和银泰黄金(000975)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