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近年来,山东不断探索农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模式,创新和资本两轮驱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寿光市古城街道,菜农赵作智的大棚里种植了50多个番茄品种。番茄刚刚成熟,就有不少种植户过来参观。在这些品种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番茄品种“天正1729”。“这个品种,无论是从它的颜色、亮度、萼片伸展度,都有很大的优越性,在同类产品中能多卖1~2毛钱,这样一季下来一亩地的话多卖5000块钱是直接不成问题的。”寿光市古城街道菜农赵作智说。别看赵作智现在对新品种说起来头头是道,早几年,面对几千个番茄品种,他着实无从下手。而对于种子企业来说,一个蔬菜品种的生存期通常只有三五年。如何在短时间内得到菜农的认可,也是一道难题。鲁蔬种业的“天正1729”,刚开始推广时菜农们就不接受。“你知道它是什么习性呀,不大敢种。种上的话,一年的收入不就没了,这一季的。”寿光市古城街道菜农燕继祥说。山东鲁蔬种业公司董事长梁付生也告诉记者:“他(菜农)对新品种的了解不够,栽培方法也不够,市场上有些公司鱼目混珠,老百姓上过当,所以对新品种比较抗拒。”2017以来,为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山东种业集团整合了包括鲁蔬种业在内的39家省农科院权属企业,探索农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模式,加快推动培育、繁育、推广、服务一体化发展。鲁蔬种业先行先试,为打消种植户的疑虑,在各个蔬菜主产区设立示范棚,直接把品种试验搬到种植户的眼皮底下。“这个品种好不好,不再是我们(科研人员)自己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育繁推之后,节省了我们大家的时间成本,两边沟通也多了,科研人员也开始了解市场。成果转化加快,更加接地气。”山东鲁蔬种业公司科研人员鞠建说。这下子,番茄品种“天正1729”在寿光的推广破了局,赵作智的大棚也成了第一批示范点。眼下,为进一步对接成果供需双方,由山东省农科院主导,山东种业集团投资10亿元,启动建设山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交易平台和第三方服务。山东种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段友臣表示:“除了我们的育繁推以外,下一步要加大农业服务的力度。我们通过搭建这个中心,实际上搭建了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从创新到转化到应用,一体化地去解决(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问题,保障我们的科技成果能够顺利地转化到市场中去。”(姚晓慧李涛郭良波潍坊台杨晓强)转自:齐鲁网·闪电新闻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