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GDP跌出全球前三的背后
2011年2月14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低于中国同期名义GDP数据,排在美国、中国之后退居世界第三,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时,日本舆论对中国之超越反应相对平静,各大媒体并没有大肆渲染。毕竟,从人均GDP来说,中国还远远落在日本后面。从此,日本一直安坐“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之席位。13年后,日本又迎来新的“降级”消息。2024年2月15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日本GDP初步统计数据为591.482万亿日元,约合42106亿美元,低于德国的44561亿美元。日本的名义GDP从世界第三位下降到世界第四位,被德国反超。这也是1968年日本GDP超越德国之后,再次被德国反超。日本人口是德国的约1.5倍,日本的人均GDP也落在德国之后。此刻,日本舆论有些坐不住了。其一,日本经济发展趋势前景悲观。日本内阁府2月15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下降0.8%,年率降幅达3.3%;2023年第四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1%,换算成年率下降0.4%,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内需持续不振,日本经济基本面难言乐观。其二,内需不振是日本经济疲软的内因。消费不振等因素导致去年四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负0.3个百分点,外需贡献度为0.2个百分点。内需相关经济数据连续两个季度全面下降。日本经济界人士分析认为,导致日本内需不振的重要原因是通胀持续、工资涨幅不及物价涨幅,家庭购买力受到抑制。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劳动者实际工资收入比上年下降2.5%,连续两年下降。总务省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日本家庭月均实际消费支出比上年下降2.6%。其三,从大趋势看,少子老龄化使得日本经济被赶超几乎不可避免。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供给侧,具体说就是劳动力、资本、技术实力三要素的持续增加来实现的。而有助于经济增长的资本主要是由设备、机械、无形资产等形成的物质资本和人所拥有的技能(即人力资本)两方面构成的。在日本,作为经济增长第一要素的劳动力很有可能会在未来急剧减少。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和高龄人口就业,15到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率已经从20年前的68%升至约78%。通过就业率上升实现的劳动力充足供应即将到达极限。《日本经济新闻》指出,日本人口正在减少,人均物质资本的增长也极为缓慢,这暗示了日本经济的低迷在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再看德国,德国联邦统计局1月15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GDP同比下降0.3%。德国自身GDP下降怎么会超越日本呢?问题的关键在于两者使用的统计口径不同。日德排位发生逆转指的是名义GDP,包括通胀因素在内,而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长数据则是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GDP,反映出德国真实发展水平。名义GDP是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名义GDP包括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在内,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相较实际GDP,名义GDP更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影响。2023年日元急剧贬值,导致日本经济规模换算成美元后有所缩水。而德国2023年通货膨胀率高达5.9%,德国2023年的名义GDP为4.1211万亿欧元,较上年增长6.3%。使用日本央行计算的2023年平均汇率换算为美元后,则为4.4578万亿美元。德国名义GDP在以美元计价的情况下得到了极大提升。一言以蔽之,排位变化只具有数字意义,从两国民众的自身体验来说,没有感觉。实际上,德国经济与日本可谓是难兄难弟。受到乌克兰危机直接影响,德国能源价格高企,拖累了其引以为豪的庞大制造业。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生产收缩2%,德国进出口均明显下滑,其中进口下降3.0%,出口下降1.8%。和日本一样,德国也开始饱受老龄化影响。目前德国老龄化比例达到22%。劳动力短缺,尤其是高技能工人短缺问题严重。官方估计,到2035年,因人口老龄化,德国将缺少700万熟练工人。所以,德国经济可能面临长期停滞的风险。从长远看,德国和日本的全球经济排名都可能被印度超越。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广阔的市场空间,经济如果能保持较高增速,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可能进一步提升。标普全球发布的《2024年全球信用展望》报告指出,印度在未来至少3年内仍为全球GDP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最早于2030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2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