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5%的受访大学生曾边读书边交友 年轻人爱上阅读社交

数智人2024-02-10产业资讯139
组建读书会这件事,从小喜欢读书的钟卿卿早就想做了。借着加入考研群这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她迫不及待地聚拢起这群专业相近、都有读书需求的同龄人,制定了有助于维持活跃氛围的读书分享机制。“我们在周末约定一个合适的时间,想分享读书体会的同学提前报名,我再把本周分享的所有书目提前告诉群里的同学。”到了读书会时间,几名分享者依次分享书籍内容和个人感悟,最后还有自由讨论环节,供大家提问交流、畅所欲言。在社交媒体上随手刷到了征集“读书搭子”的帖子,在北京一所高校读书的刘柘抱着试试的心态,开启了阅读社交之旅。“阅读社交需要两个人或几个人对所谈论的书籍、作者或流派都具有一定的理解,门槛会高些,收获也更大。”在她看来,这种社交形态,是快节奏、碎片化的互联网环境里的“一缕宁静的微风”。阅读社交逐渐成为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新趋势,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近期面向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展开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163所高校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2437份。调查结果显示,55.85%的受访大学生曾参与阅读社交,其中47.17%的受访者参与过线上阅读社交,15.28%的受访者参与过线下阅读社交,还有37.55%的受访者线上、线下都参与过。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正在参与不同形态的阅读社交。48.27%的受访者会在网上分享读书笔记、阅读感悟,12.64%的受访者会寻找线上或线下“阅读搭子”,18.59%的受访者会参加线上、线下读书分享会或读书小组,19.40%的受访者会在感兴趣的读书话题下和网友互动,等等。“我所在的大学中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阅读搭子’。”作为学校图书馆的常驻客,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的邵怡婧对阅读社交并不陌生,“我们的录取通知书中就附赠了学校为我们整理的‘天外书单’。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会约着一起读书单中的各种书目,阅读社交已成为我的日常。”她和“读书搭子”会相互鼓励,询问彼此的阅读进度、有没有做好读书笔记。她还常与对方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比如书中某个高潮情节的设计是否精妙、书中某个典型人物的塑造有什么巧妙之处,我都会积极地分享自己的理解,并期待和对方讨论;每每遇上好的名家作品,我也会第一时间分享给我的‘读书搭子’。”在上海一所学校读博的蔡知礼则正和朋友一起阅读学术书籍。看着厚厚的一本《社会理论二十讲》,他感到既“敬”又“畏”。“书的理论密度非常高,感觉我一个人很难坚持读下去。”他想到在学术活动中认识的两个朋友,虽然3人不在同一座城市读书,但都在读硕士或读博士,研究旨趣也很相似。蔡知礼陆续约上他们两人,从2023年8月开始一起读书,并坚持至今。每次分享和讨论在线上进行,他们总会打开摄像头,“这样感觉不会太疏远”。钟卿卿组织的读书会有一条招新标语——“爱读书,爱分享”。这句话是钟卿卿对阅读社交意义的提炼:“自己去读书,是一个人的经验加书中人的经验。但如果去分享阅读体验,就叠加了不同人的经验和思考,因为自己阅历有限、理解有限而无法发现的视角,就可以通过阅读社交来获得。”让钟卿卿感到最奇妙的是,两个经历不同的人看同一本书,视角也会完全不同。“还记得读研时,我们读过的一本书在我看来是社会学书籍,但也有人完全把它看作一本恋爱教材。我甚至觉得,我们看的是同一本书吗?”中青校媒调查显示,想分享讨论读书体会、激发新想法是部分受访者喜欢阅读社交的原因(43.57%)。此外,受访者愿意阅读社交的原因还包括有读书的需求,但自己很难静下心(53.42%);想结交有阅读志趣的朋友(41.44%);想把阅读当作扩大社交圈的方式(27.26%);感到一边读书一边交朋友很有意思(29.39%);等等。阅读社交帮助蔡知礼把读书这件事坚持下去,让他绷紧一根弦——就要到讨论分享的时间节点了,必须赶紧把书读完。“对我来讲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人际关系的方式。如果不是共同读书,我很难和异地的同仁保持这样的交流。这个过程也会增进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和信任。”更重要的是,分享讨论可以获得新鲜的观点和知识体系,从而激发自己的思考。“如果不讨论,可能会陷入个人的偏好、误区而不自知,正是交流的过程,提升了我们的学术水平。”近期他就在一次讨论中和同伴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学术创新思路,但经过同伴的分享,他发现自己在关注的领域仍存在知识盲区,“还需要更加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在由一群20岁出头的年轻人组成的线上读书会中,尽管钟卿卿没有设定分享形式要求,但大家总会各显神通,读书会现场就像一场技能比拼。“做PPT是最基本的,也有同学把一整本书用思维导图、动态H5等呈现出来。还有更‘牛’的同学,用建模软件做了动画,介绍书的主题、内容、时代背景。”在钟卿卿看来,提升软件使用的能力,也算是读书会效用的一种外延。“这也是一个大家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里,‘I人’也能感受到表达的乐趣,建立起自信的同时,也会把感情深深融入读书会。”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在44.15%未参与过阅读社交的受访者中,有25.46%担心社交化阅读流于形式,不适合深度阅读。此外,受访者认为需要避免在阅读社交中出现“浅阅读”或不求甚解(67.75%)、误解和庸俗化解读(54.45%)、只以社交为目的而不阅读(53.43%)等问题。刘柘的阅读社交经验告诉她,不必为了社交而社交。她曾在网上添加过四五个“读书搭子”,但并不是每个都能一起坚持读书,目前还有联系的只有1人。“沟通后会发现,每个人的阅读兴趣不同,想读的书也不一样。”在她看来,找有相同旨趣的“读书搭子”,比为了一起读书而“硬搭”更为合理。“阅读社交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邵怡婧表示,不用强求自己适应或融入这种模式,“有人喜欢在相互交流中享受思想的碰撞,有人则喜爱安静独立地思考,主要还是看自己的习惯。很多人加入所谓的‘读书群’跟着每日打卡,实则并没有真的做到每日阅读。”她还提到,随着阅读社交的走红,越来越多的人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寻找“读书搭子”。“但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才是最好的。尝试并喜欢阅读社交模式的大学生,则在不断探索让阅读社交效用最大化的分享讨论模式。最开始,蔡知礼组织的每次读书讨论中,担任当期主持的人分享阅读的内容,随后3人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展开讨论。讨论后,主持人要把这一章节的内容梳理成一个文本,3人轮流修改后,刊登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上。“但慢慢地我们发现用这种方式容易拖沓,所以现在我们会在分享讨论前就把文章梳理好,这样讨论时就不用花太多时间回顾文章内容,可以把重心放在讨论上。”记录分享讨论细节的过程也训练了学术素养,每次3个人都会认真写作、打磨、校对。“而且有了文本,我们以后更容易回忆起来,在需要时也方便检索到。”现在,有一些同专业的考研人或硕博士也来关注他们的文章,蔡知礼认为这是另一种以书会友的方式。2023年夏天,从辽宁一所高校毕业的钟卿卿来到北京工作,原本觉得自己会“一直热爱下去”的阅读却一度给她带来困惑。“在学校时,读书本身就是学生的任务。但工作后,不仅留给读书的时间少了,而且读书的目标也没有在学校时那样明确,不会有人告诉我们,要完成一项工作就去读哪些书,遇到某个特定问题时,也很难通过读某本书直接解决。我开始感到困扰,觉得为什么读书不再是享受、不再是汲取力量,而是一种拖累。”带着这些问题,钟卿卿又来到了北京的一个线下读书会。参与读书会的人大都已工作,“他们的社会经验更丰富,读书视野更开阔,除了分享书籍,还会告诉我他们的经验,给我更高层次的指点。”除了每期读书会上相约,她还和书友一起约着吃火锅、看电影、学英文。读书会成员的年龄段、职业和经历有较大差异,拓展了钟卿卿的社交圈。于是在人生的新阶段,钟卿卿又找到了阅读社交的新意义。(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钟卿卿、蔡知礼为化名)(记者毕若旭见习记者罗希实习生白一帆)转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20914.html

相关文章

吉博力重磅登陆KBC,树立健康卫浴新标杆

【2021年5月26日,中国上海】第26届中国国际厨房、卫浴设施展览会(Kitchen&BathChina2021,以下简称KBC),于5月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全球卫浴科技和建筑给排水...

去年销毁侵权假冒商品4700多吨

昨天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3)》有关情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柳军介绍,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侵权假冒伪劣...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月31日在京揭晓,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

中国移动发布《5G智慧海洋发展研究报告》

7月19日,以“5G应用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3·5G应用创新大会在广州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

报告预计2024年国际油价将略有回落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8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在基准情形下,2024年国际油价将同比下降,维持中高位,全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每桶75美元至80美元。报告提到,2023年国际油价宽幅震荡回落,...

六方面,看中国经济宏观指标总体改善

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我国国民经济主要宏观指标总体改善,一起来看!经济增长回升的态势比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