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合肥可有共享办公室租赁?
2018年合肥共享办公室有好几家,蜀山区,经开区,瑶海区,滨湖新区都有产业园设立的共享办公区,创业初期选择共享办公模式还是很正确的。目前我了解的就合肥瀚之海这家,在合肥市里,不像产业园那么远,并且价格...
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吗?
是不断变化的,是一种动态平衡,所以空气成分大致不变 例如:生物呼吸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又释放氧气。...
什么字五行属木
3画五行属木的字五行属“木”的字有:干 工 弓 丌 及 孑 巾 久 口 廿 乞 彡 已4画五行属木的字五行属“木”的字有:卞 丐 公 勾 介 今 斤 亢 孔 木 牛 亓 欠 犬 牙 元 月 匀5画五行...
空气的特征
常温下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空气则是一种易流动的浅黄色液体,具有流动性在0℃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10^5Pa)空气密度为1.293g/L 。把气体在0℃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状态称为标...
空气是什么味道???
因为组成空气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都是无味的,所以空气没有味道。构成地球周围大气的气体。无色,无味,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有极少量的氡、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尘埃等。...
姓黄,喜用神为木的女宝宝起什么名字好
五行属“木”的字有:柲柢芏柃苝枹尜肛缸纥虼哏狗枸牯咣皈柜訇芨咭级枷叚牮疥蚧矜扃韭狙咳哐咯怩昵拈柈苖枰芑恰芊俏俅酋畎芍柁柝芄狎柙枵伥奕弈竽芋栅枳柱柞柄:多才巧智,环境良好,清雅荣贵,中年成功隆昌。柴:一...
不知道古人的“寸”和今天的“寸”不一样吗?...古 人随便一个身高一丈二,难道是三米多,实际只有今天的1.8米高,,差不多只能 换算到今天的“尺、寸”的一半,你量量三寸以下是哪里啊. ,《史记·禹本纪》说,大禹定自身为一丈,以其十分之一为尺,因此男子叫“丈夫”。夏尺实际只有今日市尺的4寸8分,大禹只有4尺8寸,仅1.60米高。有关专家根据各种古籍,推算出历代一尺的长度:战国一尺为22.5厘米;汉朝为23.1厘米;三国24厘米;晋24.5厘米;南北朝24.2—29.6厘米;隋29.6厘米;唐30厘米;宋31.2厘米;明、清32厘米很明显,按照唐朝以后的度制,七尺男儿的身高将达到2米以上,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顺便补充说明,中国历史一直都是按照十进制,但是周朝“8寸为尺,10尺为丈,人高11丈,故曰丈夫”~~
度--即长度,由于和生活密切相关,自人类有始就出现了,原始人布指为寸,布掌为尺,舒肘为丈,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直至今天的现代计量技术的出现,古代度制演变反映着历史的变迁。 夏 1尺 = 10寸(1尺=24.9厘米) 商 1尺 = 10寸,1寸 = 10分(1尺=31.1厘米) 周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19.9厘米) 秦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汉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新莽;后汉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三国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1厘米) 西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东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十六国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南北朝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1尺=29.6厘米) 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前期:1尺=29.6厘米;后期:1尺=23.5厘米) 唐; 五代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小尺:1尺=31.1厘米;大尺:1尺=36厘米) 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元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明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4厘米;量地尺:1尺=32.7厘米;营造尺:1尺=31.1厘米) 清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5.5厘米;量地尺:1尺=34.5厘米;营造尺:1尺=32厘米) 现代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3.33厘米) 康熙时期,身高七尺一寸应该选裁衣尺吧,算下来是:35.5*7+3.55=252.05cm 晕了,难道当时就有这么彪悍的人么?两米五!!!!如果按秦朝来算的话27.7*7+2.77=196.67cm似乎这个比较合理些,呵呵.一米九六.这个高度比较合理些.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资料2:古代“尺”有多长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在战国时期,一尺大约就是23厘米左右,七尺男儿也就是161厘米,也就相当于现在社会一个普通女生的身高,可见当时战国时期的七尺男儿并没有多么高大威猛。根据这个尺寸换算,身高八尺的男人,大约有184厘米,应该才能用高大来形容吧。汉代的时候,是以十进制计算的,一丈等于十尺,一尺也是23厘米左右。那三国中蜀国的一众弟兄中身高如何呢?关羽身长九尺,就相当于207厘米了,身高即使在现代,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五虎上将中的张飞和赵云身高八尺,诸葛亮也是身高八尺,也就是184厘米左右。作为大哥的刘备,身高七尺半,大约就是172-173厘米,也属于正常身高范围之内了。而在曹魏中,曹操161厘米,曹仁173厘米,司马懿176厘米,属于基础身高,曹丕和夏侯渊身高大约在180厘米左右,夏侯敦和典韦大约186厘米,在现代应该算是型男的身高了。我们再来看一下孙吴,孙坚、孙策、周瑜的身高应该都在175厘米左右,鲁肃稍微低一些,大约有172厘米。据说,吕布身高一丈,那要是按照与现在的长度单位换算,应该就在230厘米左右,可以和姚明媲美了,所以吕布在作战中,身高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这只是古代的长度与现代长度粗略换算出来的,古时候的人应该没有现在的人高,因此这些三国中的人物的身高还是非常高大的,确实能对得上他们自称的“堂堂七尺男儿”的说法。扩展资料古代的长度单位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一、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古代的长度单位:肘、虎口、掌。古代常以人的身体长度为根据,《孔子家语》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一人高为一丈,故有“丈夫”之谓。中国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寻、仞、寸、扶、咫、尺、丈、跬、步、常、矢、筵、几、轨、雉、里、毫、厘"等。古代的长度单位,都以黍为准。1、黍:长度取黍的中等子粒,一个纵黍为一分,一百黍为一尺。《核舟记》一文中有:“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二黍许”,即“二分左右”。十分为一寸。《核舟记》中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即“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可见核舟之小。2、寻:1寻= 8尺=6,与"步"接近。"周代以八尺为步,秦代以六尺为步,旧制以营造尺五尺为步"3、仞:又写作“轫”。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愚公移山》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高万仞”形容“太行、王屋二山之高”。1仞=周制8尺(约合),汉制为7尺,东汉末为5尺6寸。4、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5、扶:四指并拢的宽度为"1扶",古代有"1指为寸,1扶4寸"的说法。6、庹:双臂伸展后的长度为"庹",1庹≈5市尺。7、墨:也等于5尺。1墨= 1庹8、步:1步= 1寻= 2跬,9、常:"倍寻为常",所以:1常=2寻。10、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有定制,为古八尺。后引申车轮过后的印痕为"轨"。1轨=。11、引:1引 12、稚:长三丈、高一丈为"稚"。13、匹:四丈。绢以四丈为一匹。《卖炭翁》有诗句: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半匹”即“二丈”。14、舍:三十里。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 “三舍”即“九十里”。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尺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