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建筑平移创三项行业纪录 淮海路将崛起新地标
昨天,历时18天施工后,黄浦区文物保护建筑——85岁的喇格纳小学旧址建筑平移工程顺利完工。旧址经过全面细致修缮后,未来将实现非遗保护、文化教育、文创孵化等功能。旧址所在的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项目,未来将成为淮海路一个新地标。喇格纳小学于1935年由法公董局筹资建造创办,东接东台路,南临浏河口路,西为吉安路,北靠崇德路。学校建筑呈T型平面,5层结构,其整体建筑规划代表当时较高水准。新中国成立后,喇格纳小学作为学校校舍继续使用,70多年来,校名屡屡变迁,1995年起为比乐中学校址,2018年搬迁。2019年9月,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项目动工建设。因项目规划所需,也为更好地留住文脉,喇格纳小学需要从原址向西北方向移位。近年来,或出于城市发展需要,或出于建筑保护需要,把老建筑进行位移的案例不在少数。比如,2018年“跳着华尔兹转圈”的海南路84号花园洋房,属于当时沪上最复杂的位移项目。但在施工方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副总裁花力看来,喇格纳小学旧址位移项目难度更大也更复杂,原因在于它的独特形态。记者在现场看到,喇格纳小学旧址总进深约62米,建筑总重约7600吨。由于建筑平面呈T型,属于不规则建筑,和方方正正的传统建筑相比,受力不均匀,如果采用传统的“拖车式”或“轨道式”位移办法,很难完成行走。为了最大程度保护这座历史建筑,经专家及技术团队反复论证,最终决定采用工艺成熟可靠、风险也可控的步履式行走器平移技术,将建筑提升70厘米后,一次旋转平移到位。这就相当于给老房子装上198只脚,像人走路一样,完成从原址向西北方向弧线形一次旋转平移61.7米,整体旋转20.97度,顺利“走”到新址。如此高难度“行走”,位移过程无人化操作,既提升速度、节约人力,又保证平移的安全性。相比常规的拖车平移方案,造价更低。此外这一工程还在行业内创下三个第一:上海首次采用国内最大的步履行走器平移保护建筑;上海首栋弧线形一次旋转到位的大角度平移工程;上海首栋不规则结构保护建筑平移工程。在喇格纳小学旧址建筑平移工程完成后,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项目将进一步推进。据悉,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位于黄浦区淮海中路123、124、132街坊片区,西接上海新天地、企业天地办公楼和太平桥人工湖绿地,南临翠湖天地住宅项目,北至淮海公园,东至西藏南路,由中国太保寿险、瑞安房地产及上海永业集团联合开发。地处规划可建总建筑面积约为39万平方米,其中约20万平方米为办公用途,近10万平方米为零售、餐饮及文化用途。在规划上,项目由一栋250米的地标超甲级办公、两栋100米左右的甲级办公楼以及裙房组成。为延续街区肌理及文脉,裙房在设计上将化整为零,裙房间及东台路顶部由一个大型天幕覆盖,打造24小时全天候商业街区新体验,预计2023年完成。这一项目将为淮海中路商圈打造一个全新地标。转自:光明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