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 三大主粮价格波动在合理区间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99
当前,秋粮收获正从南到北陆续展开,粮食价格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小麦进口量较去年大幅增加,是否会影响我国小麦市场?东北地区遭台风“三连击”,对玉米市场影响有多大?今年早稻价格为何高开高走,后期中晚稻上市后的价格走势会如何?针对上述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唐珂表示,三季度我国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波动仍在合理区间。今年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秋粮丰收也已成定局,保持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后期各地秋粮将陆续进入集中上市期,在全年粮食丰产、库存充足的基本面下,粮食价格大涨或大跌的可能性都不大。各方面应全面理性看待市场波动行情,农户要合理安排售粮节奏、卖个好价钱,避免保管不善导致的坏粮损失,贸易商和加工企业也没有必要囤货抢购,要防范投机炒作带来的风险。小麦方面,今年新麦上市后,受多重利好因素支撑,价格稳中走高。原因有三,一是湖北、安徽、江苏、河南4省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形成底部支撑;二是玉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小麦饲用需求增加,对价格拉动明显;三是受疫情影响,市场看涨预期增强,部分种粮大户和贸易商惜售,短期粮源偏紧。总体看,小麦价格上涨是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粮价多年低迷情况下的恢复性上涨,涨幅并不是很大,属正常波动区间。唐珂介绍,7月中旬以来,国家加大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量,市场粮源供应充足,部分贸易商惜售心态松动,小麦价格已逐步趋稳。9月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普通麦每斤1.20元,环比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同比提高5.9%。目前,我国小麦全社会库存超过1年的消费量,政府储备调节能力强,完全能够保障口粮市场供给,后期随着秋粮大量上市,小麦价格将保持平稳走势。由于国内行情较好,小麦进口增幅明显。据海关统计,1月至8月,我国小麦累计进口数量为499万吨,同比增长137%。但进口绝对量增加并不多,进口占我国产量和消费量的比重依然很低,而且以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为主,用于品种调剂,满足日益增长的焙烤类食品加工需求,对我国小麦市场运行的影响很小。玉米方面,今年以来受需求增长拉动和市场炒作因素影响,价格持续上涨,8月份产区和销区平均批发价分别达每吨2270元和2444元,是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新高,但进入9月后,随着新玉米逐步上市,以及临储拍卖玉米陆续出库,价格已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回落态势,9月产区月平均批发价为每吨2222元,环比跌2.1%。“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基本稳定,长势总体较好。8月底9月初,东北产区连续遭受3次台风,部分地区玉米出现倒伏,但台风发生时多数地区的玉米生长已进入蜡熟中后期,产量已基本形成,且未受灾地区长势较好,预计今年玉米总产稳中有增。”唐珂说,后期随着主产区玉米上市量逐步增加,临储玉米出库,贸易商加快出售手中存粮,以及进口玉米和替代品陆续到港,玉米市场供应形势将逐渐宽松,短期内价格有望保持稳定或小幅回落。水稻方面,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提高早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统筹整合资金40多亿元支持早稻主产区恢复双季稻生产,早稻种植面积连续多年下滑后恢复增长,虽然受南方洪涝灾害影响,早稻平均单产下降,但总产量是增加的。早稻价格高开高走的原因,主要是中央和各地地方储备补库需求增加,而市场优质粮源相对较少,最低收购价上调也对价格形成了一定支撑。“这些年稻谷价格总体下行,农民种植早稻基本不赚钱,今年价格恢复性上涨,有利于保护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唐珂说。目前,南方新季中晚籼稻开始陆续上市,市场主体积极收购,价格整体高开稳走,预计后期市场走势与早稻类似,收购价格将稳中偏强,且市场化收购比重进一步提高,优质优价特征更加明显。由于目前国家稻谷库存充足,超过1年的消费量,且今年稻谷丰收已成定局,市场供给完全有保障,后期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记者乔金亮)转自:经济日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0979.html

相关文章

重庆到2030年将建成1960万亩高标准农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截至2020年底,重庆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315万亩,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节水、节电、节肥、节药效果明显,平均每亩节本增效约500元,为确保全市粮...

国家邮政局:4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356.4,同比提升47.7%

经测算,2023年4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356.4,同比提升47.7%。其中发展规模指数、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分别为387、213.6和77.5,分别同比提升35.1%、25%和18.1%,服务...

教育部发文要求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

记者19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获悉,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于日前印发,要求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

高强度旅游彰显交通支撑能力

今年“五一”期间,旅游市场全面复苏,各地旅游景点都迎来大量客流。其中,“特种兵式”旅游成为热搜,2天游遍北京、5天登顶五岳……高强度、长距离的旅游震惊了网友。这些“特种兵式”旅游的群体大都是年轻人,能...

餐饮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向好

完善支持政策、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餐饮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向好(深度观察)本报记者王珂宋豪新编者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餐饮、文化、旅...

《2022年上半年中小微企业出口贸易(B2B)指数报告》发布

2022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出口行业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多重压力。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频发,深圳、上海等“外贸重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仍然存在,能源及部分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