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4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三期试验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77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进展情况。疫苗何时能上市?产能如何?哪些人群能优先打上疫苗?这些问题都有解答。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我国科研攻关组在疫情发生之初第一时间布局疫苗攻关任务,先后部署了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并行研发。“目前,每条技术路线均有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已有11个疫苗开展临床试验,其中4个疫苗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和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正在抓紧开展一二期临床试验。”吴远彬说。吴远彬表示,4个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疫苗目前进展顺利,其中3个为灭活疫苗,1个为腺病毒载体疫苗。我国疫苗企业与多个国家的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共同实施三期临床试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介绍,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还没有发现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的ADE现象(一种严重不良反应);从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数据看,目前基本上都属于轻度的可接受的不良反应。“任何一种疫苗在临床阶段和上市后大规模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王军志介绍,新冠病毒疫苗作为全新的疫苗,在一期、二期、三期临床中都把不良反应的监测作为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据已完成的一期、二期临床结果数据看,基本都属于轻度不良反应,所以疫苗完成二期临床后可以顺利进入三期临床。“目前,我国有11个新冠病毒疫苗正在临床试验过程中,还没有获得上市许可,没有用于普通人群的接种。”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副司长杨胜表示。他说,新冠病毒疫苗用于健康人群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符合相关标准。所以上市前需要完成临床前研究、一期、二期临床研究,并要通过三期临床试验证明达到相应的保护效力,证明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达到设定的标准。还要完成商业规模生产工艺验证,建立可控的质量标准,证明拟上市疫苗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明确的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就三期临床试验而言,其进展快慢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受试者人数、受试者入组速度、受试者中感染病例的获取速度,以及试验的具体结果等。“我们将坚持依法依规、确保安全有效、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优化流程、无缝衔接、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推动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尽快上市。”杨胜说。“回答某款新冠病毒疫苗确切的保护力如何,只有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以后才能得出确切结论。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任何一个研发团队完成全部的三期临床试验,中国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第一梯队,但我们也需要耐心等待。”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我国已对疫苗的生产管理进行了周密布局。按现在情况估算,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年产能可达6.1亿剂;到明年,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年产能可达10亿剂。对于大众关心的新冠病毒疫苗价格问题,郑忠伟表示,新冠病毒疫苗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既然是公共产品,就必须要满足可及性、可担负性。“一定会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提出新冠疫苗的指导价。”未来疫苗上市后,哪些人群能优先接种疫苗?郑忠伟表示,疫苗上市后,将按高风险人群、高危人群、普通人群的顺序安排疫苗接种。高风险人群,指的是一线的医疗防疫人员、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城市运行保障人员、大型农副产品和冷冻食品市场工作人员、其他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等;高危人群,包括老人、孕妇、儿童、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其他为普通人群。新冠病毒是否出现了变异?这些变异对疫苗研发是否有影响?疫苗研发应急攻关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负责人、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介绍,新冠病毒变异受到全球高度关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正在持续跟踪病毒的变异情况。我国科研攻关组专门部署4个应急项目,组织全国3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力量开展研究,持续关注病毒变异情况。关于病毒变异对疫苗研发的影响,在学术层面已形成了三方面共识。一是,目前为止,新冠病毒变异不大。目前全球数据库中已有超过10万条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通过对近6万条高质量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发现,这些基因组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两两序列间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大于99.31%,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变异积累。二是,新冠病毒变异没有对疫苗研发造成实质性影响。目前国内外疫苗研发的抗原设计,主要针对新冠病毒的S蛋白进行。国际上通过对上万株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新冠病毒S蛋白的序列比较稳定。现有针对S蛋白的中和抗体可以覆盖几乎所有流行株。也就是说,基于新冠病毒S蛋白研发的疫苗,如果研发成功,适用于预防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其次,现有S蛋白个别位点发生的突变,对抗原结构和免疫原性影响很小。三是,试验证明,在研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能够有效中和发生突变的新冠病毒。我国科学家使用新冠病毒疫苗二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血清与含有不同突变的新冠病毒毒株进行中和试验,发现依然具有保护作用。张新民表示,下一步,科研攻关项目团队将继续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加强研判,并且与疫苗研发团队做好信息交流与合作,为疫苗研发提供及时预警和科学参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佘惠敏)转自:经济日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0359.html

相关文章

开板!各地滑雪场相继开门营业 冰雪经济“热”起来

核心阅读对广大滑雪爱好者来说,“开板”是拥抱冬天的独特方式。又是一年冰雪季,各地滑雪场相继开门营业,展现不少新亮点。增加雪道、提高教练水平、打造合家欢度假模式……一项项措施,促进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也...

医商保加速对接 撬动商业健康险万亿市场

四季度以来,国家医保局频频表态,力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加速推进医保商保数据共享。多家券商研究机构认为,医商保对接等政策落地,将极大地赋能商业健康保险,有望推动市场向万亿空间迈进。近期,围绕业界关注的医...

中欧班列“开进”糖酒会 带火国际消费新模式

45个国家和地区、超6600家展商和超30万件展品……3月20至22日在成都举办的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热闹非凡,位于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展区12号馆的成都市青白江区亚蓉欧国家(商品)馆进口商品展...

报告:逾六成中国消费者称未来6个月内将增加旅行支出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庞无忌)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21日发布的《2023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中国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中国消费市场整体复苏,特别是旅游与文化市场复苏明显。调研显示,62%的中国消...

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 实现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起,多种因素叠加引发全球性能源供应紧张、价格急剧上涨,并很快演变为一场以能源价格飙升、市场剧烈动荡为主要表现的“能源危机”。与1973年和1979年两次能源危机相比,此次危机的主角已不再是石...

提升临床资源使用效率 政策鼓励药企差异化创新

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22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22年审评通过建议批准创新药21个,其中3个为首创新药。10个中药新药(包含中药提取物)获批上市。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多个重磅政策出台,鼓励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