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19)》发布
日前,国家标准委发布《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19)》,总结2019年中国标准化工作,增进国内外对中国标准化事业的了解,积极贡献中国标准化工作经验和智慧。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为第83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大会发来贺信,引发热烈反响。他在贺信中指出,当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目标,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深度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制定和应用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加强标准领域国际合作。2019年是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第三阶段开局之年,也是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之年。这一年,我国标准化工作砥砺前行、蓬勃发展,标准化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报告》指出,2019年,我国发布国家标准2021项,筹建、成立区块链等4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新备案行业标准4880项、地方标准7238项,新增团体标准6227项,新增55962家企业自我声明公开37万多项标准;新承担电力场站低压辅助系统技术委员会(IEC/TC127)等7个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和领导职务,新签署11份标准化双多边合作文件。在深化改革方面,我国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三检合一”强制性国家标准整合修订;持续优化推荐性标准,严把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关,项目淘汰率达52%;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已有3000多家社会团体发布了12000多项团体标准,涵盖智慧交通、共享经济、养老服务等领域;放开搞活企业标准,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深入实施,发布产品及服务标准排行榜360多个,245家企业的315项企业标准成为2019年的“领跑者”;推进地方标准化综合改革,山西、浙江、江苏等省提炼区域协同标准机制等11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阶段性经验,发布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8项,海南、郑州、义乌等地区探索推进以城市为主题的标准化创新。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出台新时期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发布实施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保障、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分级等领域113项国家标准,着力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多层次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全面开展食品质量国家标准清理,推进构建食品质量国家标准体系,推进制造业标准升级,促进新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家政服务业标准化,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与运营等国家标准,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开展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以及新型城镇建设和产城融合发展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工作先进经验。《报告》还指出,2019年,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功能更加健全,新公开1804项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国际标准信息平台和中欧、中德标准化信息平台实现与ISO、IEC和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际国外标准有效对接。中国标准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瑞典等提供国家、行业标准180余项。国家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平台上线,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系统增加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处理功能,信息反馈和处理更加便捷高效。标准化与执法稽查、质量管理等联动机制初步建立,推动标准制定与实施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国家标准实施效果的评估方法,完成人造板、化妆品领域重要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为相关标准修订提供直接依据。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库中法人和其他组织数量破亿,共有10192万个,比上年增长26.75%;登记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已覆盖30多种机构类型。国家商品数据库建设加强,商品数据库数据总量超过1亿条,位居世界第一。(冉一)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0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