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数字化转型亟待加速
9月18—19日,“2020帆软智数大会”在无锡召开,大会以“数字创变”为主题,来自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江苏信息化促进会等专家学者和全国近千家企业共话数字经济,推进数字化同经济社会发展和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物流业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行业再升级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用数字化技术对流程的重构、业务的重构。传统的信息化是以流程线性自动化为核心,而现在的数字化是数据和业务能力服务化形成网络聚合,以此形成核心竞争力。”近铁中国IT总监川锅先生表示,“企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是实现业务增长与创新,而这种增长可能是源于内部优化的间接效果,也包括对外服务的直接增长,而我们的基石就是数字化技术。”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使信息化成为物流过程实施的重要基础。客户服务是整个物流体系设计和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川锅先生看来,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差异化的客户服务就是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业务和核心优势。提供差异化的客户服务包含的内容有很多:订单满足率的提高,准确率的提高,缩短订单提前期,以及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生产率等,都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独特的竞争优势。“物流行业信息化的重要环节是,通过信息化手段丰富物流服务内容、支撑业务操作流程化、加强物流服务质量、改进客户服务水平是创造持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川锅先生说,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生产流通过程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客户需要快捷的服务和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规范化服务,提高工作的准确度,加快流通的效率,满足市场多变的需求。据了解,近铁中国从2004年就开始布局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在企业总部建立了集成的物流管理平台、信息门户和EDI中心,近铁自主研发的全球货到系统UFS覆盖全球公司网络,WMS/TMS已经在全国进行实施和推广,在非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近铁信息化已经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为近铁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与客户之间也需要更深层次的信任。业务与新技术的融合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制定了新的IT战略与规划。”川锅先生向记者介绍道。首先是数据先行。物流即信息流,近铁中国的数字化推进有助于优化供应链、销售和运营,甚至还可以优化上述业务相关的员工个人表现,所以我们搭建了近铁业务报表平台KBR(KWEBusinessReport);第二,关注技术应用。基于目前公司的“胖核心,瘦外围”的信息化现状,引进新的应用开发平台JDY以及自主研发的WMS开发平台,做到“三打通”,打通信息系统孤岛,打通企业上下游,打通各部门协作。近铁的服务和科技能力直接与客户、市场、供应链相关,IT部门将发生结构性改变,“以服务为中心”,围绕服务和结果组织资源。随着近年来物流数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朗,不少企业像近铁一样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必须落地的战略之一。但与其他行业相比,物流业数字化进程仍大大落后于其他行业。在川锅先生看来,物流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着诸多瓶颈:首先,物流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业务战略的更新与数字化的转型速度不匹配;其次,物流行业上下游的参与者涉及车队、仓库、船公司、航空公司、公路管理、海关关务等,而各自的数字化程度制约着整体的数字化转型;从企业体量来看,物流行业分为头部和一般市场参与者,头部体量太大,转身难;一般市场参与者谨慎对待数字化转型的重量和质量;“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战略层面的概念,高层的统一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川锅先生表示,“公司最高层的参与度往往决定了数字化的成败。”此外,物流的智能终端仍然在探索中,包括传感器、物联网、AI、自动仓库和自动驾驶等智能技术,5G技术下可期,同样也会影响公海或者平流层以上货物传感器的信息收集成本等。谈到物流业如何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健康良性发展,川锅先生认为,新业态是各方参与者的聚合效应,终端接入和权限管理变的尤为重要,在建立物流数字生态的同时,也需要建立逆向数字化监管体系;同时,数字化生态需要标准化数据总线、尽早的标准化终端设备接口准入机制,可以便利数据的流动。未来,物流+互联网的模式会更加凸显,物流行业上下游的龙头更加深入布局数字化平台,协作相关方也会积极投入,寻求变革中的差异化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两种数字化平台,一种是行业龙头基于行业优势和地位形成封闭式数字化平台,另外一种是中小企业形成的开放式数字化平台,提供高度差异化服务。转自:中国人物榜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