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不再披露8月单月经营数据 是在憋一场大戏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注意到,9月中旬的沪深股市走势如白开水一般,寡然无味。在经历了14日、15日两天的缩量上涨之后,很多老股民都觉得短线上涨已经没戏了。果不其然,16日和17日,沪深股市再度出现了三大指数齐齐下跌的态势。前两天缩量上涨,周三和周四沪深股市的下跌也是缩量的。由此看来,遏制炒小炒差之风的垃圾论论调已经给场内的投资者蒙上了严重的心理阴影,所以不管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入场参与买卖的意愿大幅降低。不过,周五各大指数则蓄势拉红,且微微放量。如何能看出投资者参与买卖的意愿大幅降低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看新股发行。如果新股发行快扛不住的话,就说明投资者对于参与股市投资买卖的意愿真的是降到了冰点附近。2.49元,这是即将在科创板上市的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月15日晚间披露的发行价。对此,投资者十分疑惑,这难道就是要在高大上的科创板即将上市的新股吗?如此发行价,也与科创板不搭呀。而更可怕的是,倘若这个价格再低1分钱,那么上纬新材就有可能成为首只因达不到上市标准而遭遇发行中止的公司。上纬新材的发行价濒临发行底线,这无疑给后面大排长队等着上市的科创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敲了一记警钟。如果不是对自家公司的业绩和成长性抱有绝对信心的话,在目前沪深股市缩量盘整的时候,还是缓一缓再发行为好,免得成为第一家因达不到上市标准而遭遇发行中止的新股。除此之外,投资者翘首企盼的证券公司8月份单月的经营业绩突然不再披露了,这更让大家摸不着头脑。作为判断牛市熊市的一个基本风向标,券商股的业绩和走势向来是十分关键的。比如,2014年10月,正是券商股的率先发力上涨,才撬动了那一波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今年7月以来,之所以很多财经界大咖都认为这一波市场行情属于牛市,就是因为7月份以来券商股实现了大涨,不管是传言当中的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证券的合并,还是东方财富在极短时间内股价翻了一番,这些确凿无疑的信号都在向市场宣布牛市来了。当然,7月份以来券商股的大涨其实也是有逻辑可循的。券商股的利润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投行的利润,一是经纪业务的利润。从大的框架来看,随着科创板注册制的顺利推进,以及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平稳落地,将有更多的公司登陆科创板和创业板,这对券商投行利润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此外,七八两个月,沪深股市的日成交金额之和基本上都维持在10,000亿元之上,这对券商经纪业务的利润贡献也是不容置疑的。正是出自于上述两个原因,券商股的一举一动都成了投资者判断市场是转牛还是转熊的风向标。令投资者颇感诧异的是,8月下旬以来,很多券商股的走势都呈现出了无量阴跌的态势。因此,很多投资者开始期待券商8月单月经营业绩快报的披露,想了解一下他们在8月到底赚了多少钱,从而决定在目前的价位上,券商股是不是值得继续买入。按惯例,证券公司一般会在每月10号前披露上一个月的经营数据简报。但目前已进入9月下旬,所有上市券商的8月月报却都迟迟未至,这让投资者一头雾水,不知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盘棋。根据媒体记者从多家大中型券商处了解到的信息,8月月报之所以迟迟未出,主要是由于券商近期接到相关通知,要求暂缓披露8月经营数据。看不到这些业绩快报,投资者就无法准确判断券商在目前价位下是否值得投资。而且大家更想知道,管理层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节点暂缓披露券商8月的经营数据呢?可以确定的是,这绝不是因为券商8月的业绩变差了。数据显示,8月以来,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的头部券商和其他中小型上市券商都先后发布了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营运金的公告。券商之所以用上百亿元的规模发行次级债,一定有确定的项目用途,能给上市券商带来利润。否则,也就不会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大规模发行次级债了。既然这样,那就只剩一个可能了,券商8月的业绩非常好,好到让其他上市公司羡慕嫉妒恨的地步,好到让监管部门不得不暂缓发布其8月业绩快报。毕竟,受疫情影响,上市公司赚钱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券商业绩暴增,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一定意难平。那么,三季报不会也不披露吧?把这些向好的业绩数据都憋下来,会不会是在憋一场大戏?正在大家迷惑不解时,9月18日,沪深股市再度出现三大指数齐齐上涨的态势,沪指近乎于当日最高点3338.09点收盘,涨幅为2.07%,深成指大涨229.90点,涨幅为1.77%,创业板指大涨38.76点,涨幅为1.52%。有趣的是,在9月18日沪深三大股指放量大涨的同时,其领涨的主力军恰恰是近日不断阴跌的券商股。譬如,东方财富当日大涨6.52%,一举扭转了前期一路阴跌的态势。由此可见,涨跌全看券商股。而18日券商股的放量大涨,又让投资者们对9月下旬股市的继续上涨产生了新的信心。(责任编辑张丽娜)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