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实体商超消费市场回暖明显
2023兔年春节假期消费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全国各大商超企业备货充足,以商超为代表的实体消费市场被重新激活,折射出零售行业强劲的内生发展力。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采购专业委员会对全国54家商超企业开展的2023年春节实际销售数据调查显示,样本企业春节实际销售情况整体好于去年。从商超企业主营品类看,20个大分类的实际销售中,超出预期的包括水果、饮料等分类,春节期间销售取得大幅增长。从样本企业春节实际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高峰起始时间提前,销售高峰持续天数基本不变。20个大分类实际销售各商品分类表现不一,和预期相比差距较大的品类中,超出预期的主要有水果、饮料等分类,不如预期的主要有酒类、奶饮冰饮、烘焙等分类。具体表现如下。水果类(苹果、梨、桃、李、杏、柑橘、瓜果、浆果、热带类、坚果类、其他水果、水果礼盒)的表现优秀,销售同比2022年增长20%以上的有12家,增长15%—20%的有5家,增长10%—15%的有12家,增长5%—10%的有10家,增长5%以内的有8家,仅有7家同比下降。春节市场消费需求大增,高端水果、进口水果呈现优势、采购备货充分,礼盒销售旺盛,团购大单多成主要特点。饮料(瓶装水、功能饮料、茶饮、果蔬饮料、碳酸饮料、含乳饮料、冲饮、咖啡)的表现超预期,销售同比2022年增长20%以上的有4家,增长15%—20%的有8家,增长10%—15%的有6家,增长5%—10%的有14家,增长5%以内的有13家,仅有9家同比轻微下降。外出、过节、聚餐增多,消费回暖,大包装饮料及礼盒类增长较好。副食调料(调味油汁、调味粉晶、酱制品、腐乳、酱、干菜、海味、配料、罐头、蜂蜜果酱)的表现符合年初预期,销售同比2022年增长20%以上的有4家,增长15%—20%的有2家,增长10%—15%的有8家,增长5%—10%的有14家,增长5%以内的有15家,仅有11家同比下降。回家过年,在家做饭,家中小聚效应明显。同比下降企业主要原因与春节返乡人口流动相关。蛋品类(鲜蛋、加工蛋品)的表现也不错,增幅优于预期销售,同比2022年增长20%以上的有9家,增长15%—20%的有4家,增长10%—15%的有8家,增长5%—10%的有7家,增长5%以内的有14家,只有12家同比下降。蛋品类一向销售稳定,加之新春节日效应,销售稳定增长。但春节前后我国气候条件对物流运输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对零售企业备货是个考验,供应链基础扎实的零售企业才能保证品种齐全。粮油类(米、面、杂粮、挂面、烹饪油)的表现整体好于预期,增长稳健。销售同比2022年增长20%以上的有5家,增长15%—20%的有3家,增长10%—15%的有3家,增长5%—10%的有20家,增长5%以内的有9家,有14家同比下降。粮油类商品春节销售受团购影响较大,精准的市场定位、团购客户掌控能力、货源等方面起到作用。冷冻食品(速冻面点、速冻料理含炸货、涮货、冷冻蔬菜等)大部分表现较平稳,销售同比2022年增长20%以上的有6家,增长15%—20%的有4家,增长10%—15%的有6家,增长5%—10%的有6家,增长5%以内的有17家,只有15家同比下降。冷冻食品是假期饭桌上的主力商品,具有明显的节日效应。但也有企业反映,由于今年人员返程复工时间较晚,部分团购业务受到影响。方便食品(饼干、曲奇、派类、冲调食品、保健品、方便餐、巧克力、婴儿食品)的表现也不错,销售同比2022年增长20%以上的有4家,增长15%—20%的有2家,增长10%—15%的有3家,增长5%—10%的有13家,增长5%以内的有16家,有16家同比下降。同比下降的企业大多是因为缺货和新品引进不足。此外,消费者客群把控、商品便利程度也起影响作用。肉禽类(猪、牛、羊、禽、其他肉类,调理肉类半成品、速冻禽类、速冻肉类)的表现整体好于去年但略低于预期值,销售同比2022年上涨20%以上的有3家,上涨15%—20%的有3家,上涨10%—15%的有7家,上涨5%—10%的有12家,上涨5%以内的有13家,有16家同比下降。肉禽类今年春节销售整体好于去年,主要原因是在家做饭影响主要食材销售增长。预期差距较大的企业主要是因为价格低导致销售额下降或其他渠道分流等影响。休闲食品(坚果炒货、果脯蜜饯、肉干、豆干、糖果、果冻)表现较为稳定低于去年,销售同比2022年增长20%以上的有1家,增长15%—20%的有3家,增长10%—15%的有4家,增长5%—10%的有12家,增长5%以内的有15家,有19家同比下降。在同比增长的企业中,市场节点把握、库存、新品、差异化做得比较好。而与预期差别较大的企业反映较多的品种为炒货、坚果表现乏力。休闲食品一向是春节期间的重点商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散称、礼盒、团购等方面销售都不错。水产类(鲜活水产、冰鲜水产、称重冷冻水产、联营水产、速冻水产)表现平稳但略微不及年初预期,销售同比2022年增长20%以上的有4家,增长15%—20%的有3家,增长10%—15%的有7家,增长5%—10%的有9家,增长5%以内的有12家,只有19家同比下降。下跌企业中,一线城市企业主要是因为人员返乡导致客流下降。人员回流地区又普遍因为对销售高峰期出现时间出现误判(比往年提前两天),导致备货延迟,库存不足等情况出现。熟食类(包含主食加工、散装肉制品、熟食加工、小菜、配菜)的表现较为平稳,销售同比2022年增长20%以上的有1家,增长15%—20%的有3家,增长10%—15%的有7家,增长5%—10%的有7家,增长5%以内的有16家,有19家同比下降。下降企业中,有受南北饮食差异、人员返乡等因素影响。豆制品类(豆腐、豆浆、豆制品深加工)大部分企业表现较为稳定,销售同比2022年增长20%以上的有4家,增长15%—20%的有5家,增长10%—15%的有4家,增长5%—10%的有8家,增长5%以内的有12家,有21家同比下降,受到人员返乡、高峰期时间把控、备货不足等问题影响。蔬菜类(叶菜类、根茎类、瓜类与茄果类、菌菇类、花菜、芽苗、豆类、腌渍加工蔬菜、其他蔬菜)的大部分企业表现较为平稳,销售同比2022年增长15%—20%的有4家,增长10%—15%的有2家,增长5%—10%的有13家,增长5%以内的有14家,有21家同比下降。下跌的企业中受人员返乡、物流、备货、重视程度、自营能力等因素影响较多。奶饮冰品(液奶、酸奶、乳酸菌、低温制品、奶酪黄油奶油、冰淇淋)的表现较为平稳,销售同比2022年下降20%的有1家,下降10%—15%的有3家,下降5%—10%的有8家,下降5%以内的有12家,有30家同比增长。奶饮冰品销售情况,主要根据零售企业及其经销商备货情况,与常温奶和低温奶结构配比、厂家或经销商配合度等问题相关。烘焙类(面包、中西糕点)的部分企业表现一般,销售同比2022年下降20%以上的有1家,下降15%—20%的有3家,下降10%—15%的有5家,下降5%—10%的有5家,下降5%以内的有12家,有28家同比上涨。下跌的企业中有反映面包下降明显。烘焙专业店受竞争影响较大,客户对商品要求逐步提升,因此大力研发新品、大单品,差异化经营较为重要。酒类(白酒、啤酒、红酒)大部分企业表现不如去年,销售同比2022年下降20%以上的有4家,增长15%—20%的有2家,增长10%—15%的有6家,下降5%—10%的有8家,下降5%以内的有8家,有26家同比上涨。企业普遍反映,消费者“阳康”后,注重身体恢复,这对于酒类消费起到制约作用。此外,也有企业反映因高端酒缺货、礼品酒销售疲软以及企业自身营销等因素所导致。团购业务对于春节销售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23%的企业增长幅度在5%以内,17%的企业增长10%—15%,17%的企业增长幅度在5%—10%,23%的企业增长幅度20%以上,持平的企业占比13%,而下跌的企业仅为23%。过去3年,作为民生基础设施的商超企业承担了保民生、保供应、稳物价的重任,不断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根据商务部监测,今年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的销售额与去年春节相比增长了6.8%,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全国消费市场的有序回升,以商超为代表的实体零售业依然充满机遇和活力。(本报记者王小萱)转自:中国食品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