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良田良种固粮基 良机良法促粮丰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71
仓廪实,天下安。多年来,长春市持续做好粮食安全大文章。一方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千方百计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做好科学仓储,努力实现“颗粒归仓”。全市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稳定,2021年产量达到247.3亿斤。同时,长春市扎牢粮食安全篱笆,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解决系列难题,力争到2024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基本消除“地趴粮”。今年,长春市将建设乡村集中储粮点,变“分散储粮”为“集中储粮”;推广“粮食银行”,推进企业粮库与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实现由“存粮在家”到“存粮在库”的转变;强化粮食产后服务功能,依托全市已建成的34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采取“以奖代补”或“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乡村安全储粮和粮食产后服务设施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粮食安全。“俺们合作社的秋收作业面积达到了两万亩,就快干完了!”秋收进入尾声,九台区纪家街道的一片农田里,凤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台大型收割机齐上阵,向最后的地块发起“总攻”。看着收获后的农田,合作社负责人张凤财不禁感慨:沃野有良田、春播有良种、作业有良机、种地有良法,综合运用智慧农业,高效的农业生产为秋粮丰收保驾护航。“记得10年前那会儿,种地刚刚普及机械化。哪像现在,清一色现代化大型农机!”从单靠人力到全程机械化,从看天吃饭到旱涝保收,种了一辈子地的张凤财见证了长春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巨大飞跃。从“十二五”末期的180亿斤到“十三五”末期的190亿斤阶段性水平(不含公主岭),长春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21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247.3亿斤,同比增长6.24%,对全省粮食增产贡献率达30.77%,产量和增量均居全省首位。如今,长春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40亿斤阶段性水平,被誉为“中国优质粳米之都”。在全国十大产粮县中,排名前三位的榆树、农安、公主岭都在长春市。据测算,长春市用全国近1.4%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8%的粮食,并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净调出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牢牢端稳的饭碗里盛满了“放心粮”。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在肩。作为黄金玉米带上的产粮大市、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长春市压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建,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全面推进粮食重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持续提升粮食产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田间小路变成硬化路;泥泞的土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塑料田埂;农田里配备抗旱井,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应用……发生在农安县小城西乡西王家村的变化让人欣喜:土地利用率、耕地质量、粮食产量均得到提高。“这高标准农田真像样,旱涝都不怕,丰收准没跑!”眼下,农安县顺民心种植专业合作社顺利完成了1000余亩的水稻收获,说起这几年的丰产秘诀,合作社负责人王东侠连连称赞塑料田埂占地面积少,且不会生杂草。仅这一项,就使稻田的有效种植面积增加了5%左右,还极大降低了水分和肥料的流失。建设高标准农田,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长春市根据农田分布现状,持续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田间灌排、田间道路等建设工程,并通过农田土壤侵蚀治理、肥沃耕作层构建、盐碱耕地内涝治理,有效遏制土壤退化。3年间,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266.2万亩。目前,长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即将迈入千万亩大关,占总耕地面积的40%以上,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一块块高标准农田筑牢长春市粮食稳产增产的根基。2022年,长春市新争取资金20.16亿元,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32.1万亩,同比增加11%。这一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农业生产带来新变革,解锁了黑土地上的丰产密码。“要想粮食增产,必须得用好技术!”榆树市增益合作社理事长马占有口中的“好技术”,正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这一技术刚开始推广我就用了,现在合作社经营的1.5万亩土地都实施了保护性耕作。这项技术蓄水保墒效果明显,不仅能多打粮,还能省下一大笔生产成本。”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结缘的9年里,增益合作社的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只种地、不养地”导致土壤出现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层板结硬化等问题,这是影响和制约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推广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如今,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中开花结果,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秸秆变废为宝,给土壤做“被子”。作为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措施之一,长春市于2011年将保护性耕作列入全市首选和主推的农业生产重大新技术。这项技术具有减少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优势。从最初的30万亩,到今年实施的1090万亩,10余年来的强力推进下,长春市榆树、农安、公主岭等地,都跨进了全省保护性耕作整县推进行列,推广面积占适宜耕地的70%以上。通过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把粮食产能留在地里。除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长春市水稻稻瘟病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螟等农业技术推广均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1%,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全市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100万亩。装载着定位系统的玉米免耕播种机,每天可完成上百公顷喷药作业的无人植保机,通过5G、北斗卫星等技术实现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可一次性完成作业环节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众一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库房里,停放着一台台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机械。“现在种地全指望它们,一台农机能顶十几个人!”众一合作社成立以来,集中经营着陈家店村9000亩土地,拥有农机近200台(套),从种到收实现全程机械化。合作社负责人陈忠国告诉记者,规模化经营土地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正是因为有了先进的农业机械,合作社将上千户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先进的农业机械还在提单产、增效率、降成本等方面立下汗马功劳。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活跃在黑土地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机械化的先行者。按照“提高单产,保证总产,提高装备,改善条件”的发展思路,在惠农强农政策的支持下,长春市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比5年前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农机总动力1140万千瓦,比5年前增长72.7%。随着长春市6个县(市)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长春市整建制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利用先进的农机开展集中连片种植,使全市粮食产量和质量实现大幅提升。转自:长春日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9708.html

相关文章

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中公教育倡导“绿色运营”

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在生态环境部1月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宣布了2021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于此主题,中国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斌...

我国船舶工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十种船型新接订单量居世界第一

日前,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国造船完工量308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6%;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74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9.2%。截至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04...

全国95%的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覆盖

日前,国家邮政局授予117个项目“2022年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称号。其中,江苏宿迁沭阳花木项目以2.41亿件业务量蝉联第一。从事快递行业近10年的郑大伟感受颇深。作为中通快递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

2023年开足马力扩投资,重点在哪儿?

岁末年初既是收官期,更是冲刺期。2022年初始,全国各地围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冲刺“开门红”。机场、铁路、水利、能源、制造业、“两新一重”、民生项目等众多领域的大工程纷纷上马,不仅开工早、数量多,投资...

一季度中国经济稳健前行实现良好开局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家统计局今天(4月18日)公布的主要经济指标显示,一季度,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84997亿元,同比增长4.5%...

制造业PMI持续回升 经济景气水平保持稳定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