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双碳”目标下产业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8月26日,由中国新闻社和能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举行,主题为“双碳目标下产业转型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围绕低碳产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数字化赋能产业低碳转型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环保与发展的传统理解将会被打破。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并不矛盾,相反能够成为重要的新增长动能。现在的绿色技术既做“减法”,比如污染防治;同时更多是在做“加法”和“乘法”,比如低碳、零碳等新技术,以及催生和利用这些新技术的绿色投资。他认为,“双碳”目标下,绿色技术将形成百万亿级别的发展新动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前所未有的新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指出,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长期以来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战略支撑作用。未来面向碳中和,化石能源会转变成一种保障性能源,其中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是目前实现大规模化石能源零碳排放利用的关键技术。未来,结合CCUS的火电将会推动整个化石能源电力零碳排放,同时提供保障性电力,保证电网灵活性。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双碳”转型需全国一盘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要发挥各方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可能体现在资源禀赋、经济区位、地理区位等,也可能是发展水平和能力的比较优势,要扬长避短,达到整体全国范围内费用效果的优化。加速推进发展碳市场的定价机制,以市场机制作为优化配置碳资产的基本手段,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表示,循环经济无论对于资源效率、资源综合利用及碳减排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碳中和转型发展过程当中,循环经济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在未来10到20年中将进入非常快的增长期。“实现碳中和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降低能源消费、减少对能源的需求,才有条件、有可能让可再生能源来支撑经济发展。”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戴彦德说,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中国将在传统能源上作出很多“牺牲”与让步,但这不仅是碳中和目标所驱使,也是中国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必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将汽车行业减碳与交通、能源两个关键领域协同起来进行耦合式减碳,比各领域单独减碳的效果都好,但这也是减碳领域一个重大挑战。汽车行业自身减碳面临着压力,并且需要与能源、交通协同减碳,但这需要试点,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室主任朱彤提出,“十三五”以来,中国高耗能产业经历了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包括产品性能、污染物排放的环保指标、企业的创新能力等都大幅提升。朱彤认为,制造业减碳的关键点,一是依靠能源低碳转型推进减少高碳能源消费,二是利用低碳技术改造生产工艺过程实现减碳。赛迪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表示,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5G技术等的融合发展,正在改变整个能源的生产、运行、传输模式,利用这些数据实现数字化赋能,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数字经济也在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创新中心材料与能源产业研究所所长左新兵介绍,深圳已经迈出了数字能源的第一步,未来新的模式和新的创意将在碰撞中催生出更多更活跃的、绿色的、数字化的探索。转自:中国经济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6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