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消费新业态涌现 便民生活圈升级扩容
作为时间计量单位,“一刻钟”如今还可以用来衡量生活的便捷度与幸福感。家住北京朝阳区小关街道的林女士发现,这几年花在买菜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散步的次数越来越多。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9月,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公布;今年8月,第二批试点地区名单公布,全国已有80个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记者了解到,多地多部门纷纷推出相关政策,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品质消费需要。全国便民生活圈试点一周年,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实体零售持续繁荣,也催生了更多新模式新业态,便民生活圈进一步升级扩容。城市实体繁荣生活越来越便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服务半径在步行15分钟左右范围内,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在成为便民生活圈试点的第一时间,就因地制宜推出了实施方案,财政专项拨款支持便利店行业发展,并设定了未来几年的建设目标,包括开展省级、市级,甚至区级便民生活圈试点,精准补建多个便民商业网点等。一年以来,多地便民生活圈建设取得阶段性成绩。一方面,便民商业网点越来越多,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连锁便利店越来越密集,24小时经营比例提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截至2021年底,北京共有蔬菜零售、便利店等8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超过9万个。朝阳区小关社区是北京最大的社区,有7000多户将近2万居民。林女士已经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买菜、看病、送孙子上学……可以在一刻钟做完的事越来越多”。作为便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以来,多地出台配套政策支持连锁便利店的发展。9月9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2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排名前列的城市每30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24小时营业比例达到80%。家门口休闲娱乐的选择也多了起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始建于1988年,是一个带状亲水公园,沿小月河绵延10余公里,是林女士饭后遛弯的首选。近日,公园拆除围栏,真正融入城市。无论晨起跑步,还是夜晚遛弯,市民24小时都能入园。线上线下融合催生新消费业态多种政策支持下,社区零售的繁荣丰富,也为新业态新模式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基础。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孕育了即时零售、社区团购、无人零售等多种社区商业新业态。7月27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研究白皮书》显示,即时零售正在加快场景布局,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已成趋势。以居民买菜为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美团、沃尔玛等零售企业均在社区开设了配送站点或仓储店,提供即时配送服务。而在更多二三线城市,“线上预定、线下自提”的社区团购,成为平价生鲜的重要补给。在湖南开福区湘江世纪城,90后的刘先生经营着一家便利店。伴随着柜台电脑不断传来的新订单提示音,每天有数百个外卖订单从这里送出。零售平台美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9月以来,全国超市便利店的商家数量同比上升34%,订单数同比增长57%。试点地区的便民数字化程度更高,商家和订单增速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业内人士称,这类新业态是对城市实体零售的补充。自建设便民生活圈以来,城市实体门店优化升级,即时零售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实体零售业态逐渐发展出全渠道运营能力和全天候服务能力,城市居民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更好商品、更快服务。激活居民需求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业内专家分析,包括即时零售在内的新消费业态,都是在社区实体零售的基础上出现的,激活了本地消费需求的同时,释放了社区消费潜力。新业态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刘先生在广州开了十几年便利店,两年前小店入驻外卖平台后,线上订单越来越多。小店辐射范围从1公里扩大到3公里,很多年轻人开始让骑手“代劳”,购置急需的生活用品。据他观察,一些商品的消费者原本习惯在电商平台购买,现在外卖平台上也有了,激活了本地消费需求。新业态还在吸引更多群体更方便地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山东济宁市是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该市的微山县有一座四面环水的南阳岛,岛上1.5万居民生活多有不便。2021年,社区团购站点开到小岛,每天都有司机和团长送菜,家门口多了一个“湖上小卖铺”,岛民再也不用划船出去买菜了。商业实体的丰富繁荣,承接了居民的多样性消费需求。新业态的出现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升级扩容。奔走的外卖小哥和明亮的便民百货店,畅通了城市经济微循环,也让烟火气越来越旺。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