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致敬先生——观音乐剧《刘天华》有感
中国传统艺术如何在音乐剧这个现代表达艺术形式中进行有效诠释呢?带着疑问和期待,我观看了音乐剧《刘天华》。薄薄的纱幕上投出了音乐剧《刘天华》的字幕,音箱里缓缓传出二胡醉心的低吟浅唱。透过纱幕,一束追光打在高台上,享誉国际乐坛的东方弓弦大师--宋飞正坐在那里手持二胡动情演奏。开场的二胡旋律先声夺人,巧妙地解决了中国音乐剧国籍、地域不明的普遍问题。《刘天华》以民族器乐(民族弓弦艺术)为主要音乐呈现形式,首度将中国传统民乐器二胡与音乐剧舞台艺术形式进行融合,这也是音乐剧本土化的一次新尝试。台下聆听的观众倍感亲切,这大抵是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天然的民族音乐基因在共情共鸣。二胡奏响的是触动心弦的震撼与洗礼,我瞬间沉浸于剧情中。剧目以100年前的一代民族音乐宗师刘天华为主人公,以他杰出的艺术生涯与艺术贡献为戏剧主线,分五幕结构,分别为《闲居吟》《歌舞引》《悲歌》《良宵》《光明行》,且歌且舞,一咏三叹,讲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风起云涌的时代里,以刘天华、杨仲子、梅兰芳等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大师改进国乐、发展国乐,为弘扬民族艺术鞠躬尽瘁的感人故事。剧中曲目大都来自或改编于当年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刘天华、杨仲子、萧友梅等彪炳史册的音乐家的经典作品,由北京民族乐团的艺术家配合宋飞老师的二胡进行现场演奏。正因如此,《刘天华》也成了一部集中体现民族艺术大师精神魅力、彰显民族音乐精华的音乐剧,这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带给观众更加独特而丰富的艺术体验。纵观全剧,这是一部上乘佳作。剧本乃是“一剧之源”,这是一个好故事--完整曲折、真实动人,蕴含深度哲理。编剧、导演周映辰老师多年来致力于民族音乐与音乐剧艺术的研究与探索,擅长用音乐来刻画人物,表现特殊戏剧情境下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此以剧中刘天华唱段《音乐是什么?》为例--“音乐的语言虽然都不一样,音乐的旋律都来自灵魂。音乐就是爱,就是音乐,有了爱,我们用不同的乐器表达悲壮与苍凉,音乐就是爱,爱就是音乐,有了爱,音乐就是爱。”这首曲目将刘天华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与无限探索展现得淋漓尽致--难怪鲁迅先生也说“教育根植于爱”!音乐编排中,针对主人公剧诗化的音乐曲目在二胡主旋律中反复出现,有效强化了人物性格。以剧中宋飞唱段《轻柔慢捻了一百年》:“我的手指,仿佛轻柔慢捻了一百年,把先生乐思奏响,天华先生啊,我一路奔跑、我一路歌唱,您穿透历史的目光,给我前行的力量,琴瑟弦索,光明在您的胸中荡漾,烛影摇红,薪火就是地上的星光……”这段旋律也同时充分传递了后面一首曲目中唱词的内涵:“薪火相传华乐章,继往开来一脉承。”它将主人公刘天华及宋飞的独唱为主、对立面人物的对唱、合唱布局巧妙结合,整体上节奏的轻重缓急安排非常恰当,在不断的歌唱与舞蹈中,把剧情一环一环推向高潮。中国传媒大学杨扬教授担任编舞,舞蹈的编排符合故事剧情发展,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剧情,节奏感很强,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学生青春、阳光、热忱、奋进的精神,他们载歌载舞准确地表达剧情、情节、情景,形成了生动有序的场面流,不断推动着剧情发展;舞蹈的设计特别有角色感,让人顿觉“觉醒时代”的学生们不仅继承了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拥有积极向上的能量、充满了奋进的力量。舞美编排及多媒体技术的设计也非常出色,旋转舞台可以从多个角度切换分割舞台,立体化呈现给观众,加上多媒体流动幕布的配合使用,场景宛若仙境,营造出东方审美文化中的独特韵味,伴随着二胡悠扬的旋律,观众瞬间有了穿越现实融入故事的现场感,从而实现了音乐剧场景变换的无缝衔接。舞美、多媒体设计与编剧文本文字有机统一,有效传达了视觉效果。曲目精彩纷呈,我个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三幕中宋飞老师拉唱的那首《悸动》。旋律一奏响,就有一种触动心弦的感受,每个对艺术执着追求的人想必都能听到它所传递的那份情愫:对于有担当、有追求、有崇高美学理想的艺术大师们而言,“艺比天大”,对艺术生命力的执着追求是他们毕生的精神信仰所在。演出结束,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天桥剧场内响起,一位老伯激动地对我说:“今天来观看这个剧,我是来对了。目前国内音乐剧大都做得不走心,反复把国外剧目嫁接移植过来,流于形式化、表面化,没有实质性内涵;而音乐剧《刘天华》不一样,它把民族器乐和音乐戏剧表演融合在一起,致敬刘天华、梅兰芳等为中国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的先驱者。艺术性、故事性、内涵意义都特别好!”借着老伯的这番话,不妨来了解一下刘天华先生。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后最重要的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是现代二胡艺术的奠基人,勇于开拓的革新家,曾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他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第一个采用五线谱记谱法编辑京剧戏曲谱《梅兰芳歌曲谱》,筹组“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音乐杂志》,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刘天华在短暂的一生中谱写了《病中吟》《空山鸟语》等12首二胡曲目,皆为二胡艺术领域的经典曲目。1932年,刘天华因赴天桥搜集锣鼓谱感染猩红热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他一生短暂,却全心全意致力于中国国乐的发展,致力于让中国国乐走向世界舞台。音乐剧《刘天华》是一次与前辈音乐家的精神接轨,是对民族经典艺术的致敬,是音乐典籍在音乐中的涅槃。用中国音乐剧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音乐剧《刘天华》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予琼)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