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集采开标: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5% 千亿口腔医疗如何应对?
随着带量采购模式日趋成熟并制度化、常态化实施,牙科医用耗材纳入集采的呼声渐高,并在国家医保局推动下开始落地。1月11日,由国家医保局指导、四川省医保局牵头开展的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采在四川成都开标。根据本次种植牙集采拟中选结果,本次集采共有55家企业参与,其中39家拟中选,中选率71%,拟中选产品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与集采前中位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55%。对此,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路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种植牙手术这类过去被认为是消费型、改善型的非基本需求,今后可能逐步会向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转化,集采覆盖的领域实现了提速扩面。同时,过去的采购主体主要针对公立医疗机构,本次集采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集采的范围,带量规模更大,更能体现“以量换价”的效果,也为后续集采带量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思路和借鉴。本次集采的提速扩面无疑是一大成功,不仅成功动员了31个省份积极参加集采,大量的民营医疗机构也积极响应本次集采。根据公开信息,此次集采全国共有超1.7万家口腔医疗机构参与集采,其中民营医疗机构13500家,占比接近80%。此外,此次集采报量规模巨大,种植牙产品系统的四级纯钛材质和钛合金材质首年报量分别达到了249万套和37万套,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充分体现“以量换价”的策略。有投资者近期对德伦口腔提问,本次采购分为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系统和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首年采购需求量分别为249.5万套和37.5万套。公司是否参与报量?对公司后续经营有何影响?对此,德伦口腔方面称,已向广东省医保局上报了2023年度各品牌植体的采购量,待医保局下发正式采购通知文件后,公司启动采购工作。2022年,德伦口腔已经对种植体集采带来的业务影响进行充分论证,并按试点价格对公司产品结构、营销渠道及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以提前适应种植体集采实施后带来的市场价格体系变动。在已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德伦有信心迎接并参与到本次种植牙集采的工作中。但想要推动集采有序落地也并非易事。路云认为,种植牙集采的特殊性主要在于两点,一是种植牙手术主体主要是民营医疗机构,这与以往的公立医疗机构为主的集采有很大的不同。带量采购的核心是“以量换价”,确保带量规模大,是挤出虚高价格水分的关键,这也就需要医保局充分调动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参与集采的积极性,这也是本次集采的难点之一。二是目前口腔种植体厂牌较多,收费差异巨大,国外品牌从2000元到6000元不等,而国内品牌的价格和需求量都相对较低。在厂牌价格高低差异大的情况下,如何全面掌握所有种植厂牌的有效采购价格,将为后续细化制定集采规则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本次集采的又一大难点。当然,种植牙集采对于相关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集采的顺利推进可以促进上游种植体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正向竞争机制,让积极参与集采、有效控制成本、努力提升品质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国产企业近年来不断进行研发,追赶国际领先技术,获批上市的种植体数量逐渐增多,具有质优价廉的优势。“集采的落地有利于国产种植体品牌的放量,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进而实现国产升级。而对于细分领域专而强可替代性低、规模化生产能力强、市场布局全面的进口企业,集采可能会影响短期内的利润,但长远来看稳定的需求量和良性的竞争环境更有利于其整合和发展。”路云说。需要重视和关注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种植牙的社会需求快速增长,过去高昂的口腔种植医疗费用使部分患者不得不放弃修复。随着种植牙集采的落地以及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控,种植手术的医疗费用将大幅下降,群众的需求短期可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对此,路云建议,面对短期内爆发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做好应对准备:一方面,中选企业应重视自身信用水平,保证供应充分;另一方面,中选并不意味着集采的结束,中选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对产品全流程质量负责,确保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避免出现质量问题而导致中选资格被取消或影响参与下一次集采的情况出现。此外,可以采用信息化支持手段,建立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响应医疗机构反馈的不良反应事件,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根据《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此次,各产品系统类别的首年意向采购量按参加本次集中带量采购的每一家医疗机构报送的各产品系统首年采购需求量的90%(如出现非整数则向上取整至个位)累加得出。其中,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系统首年采购需求量为249.4956万套,首年意向采购量为225.3818万套;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首年采购需求量为37.5087万套,首年意向采购量为33.9335万套。从具体种植牙品牌来看,奥齿泰、登腾、士卓曼这三家厂家对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的采购需求量排名前三,系统医疗机构首年采购需求量分别达60.4455万套、49.7017万套、31.1098万套,累计占据该材质分组的五成以上。在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医疗机构首年采购需求量上,士卓曼、莱顿生物、红实医疗排名前三。另据灼识咨询相关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种植牙的颗数大致在300万颗左右的量级,每万人的种植颗数约为21颗,相比于邻国韩国每万人约630颗的种植颗数以及欧美发达地区每万人超过100颗的种植颗数,中国种植行业的渗透率具备极大的提升空间;从出厂价口径计算,中国目前种植体的市场规模约为25亿-30亿人民币左右。当前,中国种植体市场整体以进口玩家为主,国产化率低,以韩系和欧美系品牌为主。其中市占率前5大品牌分别为韩国品牌奥齿泰Osstem、韩国品牌登腾Dentium、瑞士品牌士卓曼Strauman、美国品牌丹纳赫(收购了诺贝尔Nobel)以及美国品牌登士柏西诺德DentsplySirona,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其中,韩系品牌相比于欧美品牌,采取了低价销售的定价策略,为广大价格敏感度高的刚需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迅速蚕食了以士卓曼为代表的高端欧美品牌市场,韩系品牌目前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本次集采对国产厂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借助价格发力销量、推出品牌并带动高端产品研发的时机。谈及当前口腔医疗领域的发展形势时,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集采的大环境下,口腔医疗上下游企业将面临短期内利润下降的影响。但长期而言,集采将提升口腔服务的渗透率,实现整体口腔行业的快速增长。从应对短期挑战的角度,建议上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产品进行持续升级换代。口腔服务机构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等有效收入比例,控制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相较其他类别的耗材集采,口腔医疗领域的集采面临民营口腔市场占比远远高于公立口腔的情况,同时口腔医疗集采带来的价格降低,能够直接带来渗透率的提升,利好口腔行业的快速发展。针对口腔医疗集采的特殊性,需要关注降价对当地口腔服务供需关系的影响、病人的体验以及对治疗质量和效果的评价。”姚凤娥说。在推动国产升级的过程中,真正将集采推进到有种植牙需求的老百姓真正享受降价实惠,需要迈过多重关卡。对此,路云建议,企业需要做好种植牙集采的落地执行。首先是切实掌握中选产品的质量,确保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其次是确保产品供应,明确中选企业的供应责任,做好应急调配机制,避免出现因需求量短期快速增加带来的断供风险。此外,协同推进口腔种植价格专项治理工作。种植牙费用的组成比较复杂,单单口腔种植体系统就包括种植体、覆盖螺丝、修复基台以及愈合基台、转移杆等配件,在进行种植牙手术时,还会产生牙冠耗材费用和各项医疗服务费用。针对此情况,国家医保局开展了口腔种植体系统集采、牙冠竞价挂网和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等三项治理措施并举。“随着种植牙集采的顺利开标,医保部门还需要逐步完善牙冠挂网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持续推进的医疗服务项目专项整治,三项治理措施协同才能彻底实现种植牙整体费用降低,老百姓真正享受降价实惠的目标。”路云说。(作者:季媛媛)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