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规模5G智能电网落地 5G建设迎来“省钱”模式
日前,中国电信宣布由国网青岛供电公司、中国电信青岛分公司和华为公司联合开发的青岛5G智能电网项目一期工程正式交付投产。这标志着,国内规模最大的5G智能电网正式在青岛建成落地,这既实现了电网对配电线路故障在几十毫秒内自动切除,又通过削峰填谷电源节省5G单基站电耗20%,极大缓解了“功耗过高”这一困扰5G运营的最大难题。电力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最伟大的应用之一,对推动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5G作为一种通用型技术,只有面向行业企业,应用到垂直领域,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智能电网若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就需要5G通信技术的赋能。二者结合各取所需,融合互补。早在2018年,国家电网、中国电信就联合发布了《5G智能电网》报告。今年3月,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一系列行业报告,其中,中国电信和华为联合申报的基于5G+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的智能电网案例成为5个入选案例中唯一工业能源行业应用案例,展示了5G独立组网方案如何为电力行业提供支持。2019年8月,中国电信青岛分公司、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和华为公司共同组建5G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推进5G在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体系的建设。实验室在业界首次提出5G电力切片构想及能源互联网对通信网络的三层马斯洛需求模型,发起成立5G网络切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发布了业界首份5G电力切片技术和商业产业报告,在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应用场景、生态建设上进行了大量探索。三方在青岛崂山金家岭、奥帆中心、国网大厦和西海岸古镇口4个合作项目示范基地部署5G网络及MEC解决方案,建立了国内最大规模的5G智能电网实验网。利用5G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能力,传统集中式部署、云计算模式的配电自动化三遥向分布式部署,边缘计算模式的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演进成为可能。青岛5G智能电网项目采用端到端5GSA网络建设,引入5G全自动多维动态切片解决方案,结合5GMEC无处不在的联接能力和超性能异构计算能力,为电网应用提供更快、更细、更准的差异化和确定性网络能力,实现了基于5GSA切片的智能分布式配电、变电站作业监护及电网态势感知、5G基站削峰填谷供电等新应用。利用5G网络海量接入能力,实施采集配电网海量传感器的电压、电流的幅值、同步相位等向量类数据,并高频周期性上传主站,以实现状态估算和态势感知,根据负荷预测结果,可提前采取负荷转供措施,从而避免负荷过重造成的设备故障和跳闸停电风险。国网青岛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5G特性完全契合能源互联网的通信需求,下一步将在5G电力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巡检、精准负荷控制等方面发力,提升电网互联互通能力。5G基站功耗比4G高,而且覆盖范围只有4G基站的三分之一。如果要让信号覆盖同样区域,不仅5G的基站密度高于4G,网络耗电量也是4G的好几倍。中国电信青岛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牛惠军表示,通过在用电低谷时段储存能源,在高峰时段使用储存能源为5G基站供电,从而平衡电网用电高峰和低谷时段的整体负荷,据测算单基站可节省用电费用20%,大大降低5G基站运维成本。由此,每年一个基站可节省电费1.38万元。2020年至2023年间将是我国5G基站建设的高峰期,预计到2022年,我国年新增基站数量将达到110万座、5G基站年投资规模将达到1504万元,运营商的网络设备支出也将在2023年左右达到近3180亿元的峰值。如果全国都用上5G智能电网为5G基站供电,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陈锦锋)转自:通信信息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