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前沿 推动深海矿产开发步入“快车道”
深海是人类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科学发展的重要领域、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主战场,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大国地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战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面临新战略机遇期,该如何瞄准深海前沿领域,推动海洋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科技日报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叶聪、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震。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形势严峻“我国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资源安全形势严峻。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引导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和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关键金属的自给力不足,使矿产资源安全形势更为严峻。”叶聪说。在叶聪看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国家对深海空间安全、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深海矿产开发装备技术研究显得尤为紧迫。“10多年来,我国在实施国家海洋战略上,重点开展了深海装备与技术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开展了一系列高难度的海试,并在应用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胡震介绍,但也应该看到,国际上深海装备的发展趋势,已从功能需求上实现“从水面到水下、短时到长期、小功率到大功率、小负荷到大负荷、点域到大区域”等5个维度拓展,在装备与作业技术上实现“从小型装备向大型装备、水面操控无人装备作业向深海有人装备与智能无人装备融合作业、单体单系统作业向集群智能协同作业”的3大跨越。叶聪介绍,国际海底深海矿产勘探向商业化开发阶段过渡的趋势明显。国际海底管理局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发布《开采规章》并开放矿区开采许可申请。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掌握了深海矿产开发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制造能力,如加拿大TMC公司已于2022年10月在4300米深海千吨级开展采矿原位试验,并计划2025年实现千万吨级/年的全面商业开采,但我国尚无面向商采的系统计划。对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来说,这些新挑战赋予了科技工作者更高的要求和时代使命。诸多深海装备技术亟待突破“目前,我国在水下感知、物联网、大水深立管等方面缺乏成熟和安全的技术储备,距离形成商业开采能力仍有较大差距。这里面有诸多因素。”叶聪说,我国正面临着因技术储备不足而丧失相应矿区资源优先开发权益的风险。叶聪认为,在当前国际上深海矿产开发布局提速快进的形势下,我国应把握住争取全球视野下深海先发优势的历史机遇,聚焦安全保障、科学研究与资源开发三大战略方向的现实需求,构建世界领先的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装备体系,保障我国战略资源的自给能力,引领我国深海技术变革、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胡震提出,在我国发展面临新战略机遇期的现阶段,我国应加快启动实施深海空间站项目,占领深海通用装备与共性技术制高点;设立在深海装备技术领域的国家级平台,牵引和推动深海领域的技术体系化发展,统筹深海领域的基础研究,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推动海洋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叶聪建议,要完善深海技术发展管理体制,加强统筹深海采矿装备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强化深海装备技术自主创新,重点突破薄弱核心系统设备研制;系统推进深海矿产开发活动,加快形成规模化开采能力。(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