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将于8月10日起实施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63
7月29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将于8月10日起实施。《规定》以小切口立法,不分章节,共十二条,为保护生长期粮食作物提供法治保障。《规定》明确了适用范围和相关概念,明确本规定适用于在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耕地上种植粮食作物的生长期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明确适用规定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了压实各方保护职责,《规定》明确政府职责,省人民政府应当将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好粮食作物生长期的保护工作,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强经费保障,完善和落实粮食生产财政补贴、信贷支持、农业保险、科技支撑等政策措施。乡镇人民政府落实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政策措施,加强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的技术、服务、管理等工作。明确部门职责。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自然资源、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实施监督管理。明确了村(居)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任务。为了防止割青毁粮,依法青贮饲料,《规定》规定: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当加强粮食作物生长期田间管理,抗旱排涝,及时开展病虫草害防治,不得违法在耕地上开沟、挖塘、造林,损毁粮食作物,不得违法割青毁粮。工程建设单位应做好工程进度与粮食生产茬口衔接,最大限度保障耕地种粮效益。除用于青贮的密植小麦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贮生长期水稻、小麦。青贮饲料应当以秋玉米等秋季作物为主。确需青贮下一年春夏季大麦、燕麦、黑麦、密植小麦等其他春夏季作物的,应当备案。区分情形,稳妥处理,杜绝“一刀切”,对自然灾害造成粮食作物达不到正常产量的,可以青贮作出例外规定。为了强化粮食生产保障,《规定》规定: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加强生长期粮食作物的用水、用肥、用药等技术指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生长期粮食作物的监测。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的宣传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割青毁粮行为有权举报投诉。《规定》规定: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依法给予处分。对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收贮生长期水稻、小麦,割青毁粮的,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罚。转自: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7550.html

相关文章

生命接力!唯亭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完成捐献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我应该去做。”2023年2月20日上午,来自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亭苑社区居民邵伟东先生在苏大附一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给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邵伟东先...

“奶业低碳生态联合体”助力北京奶业高质量发展

9月19日,“奶业低碳生态联合体”在北京市正式成立。“奶业低碳生态联合体”由国家畜禽养殖节粮减排创新联盟联合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成立,将整合行业内外资源,建立一个开放、协...

手机预装软件可卸载,更好维护消费者选择权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行为的通告》,要求生产企业应确保移动智能终端中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预置应用软件均可卸载,并提供安全便捷的卸载方式供用...

中国铝冶炼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2023年7月)

2023年7月份,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为23.1,较上月下降1.3个点,处于“偏冷”区间中部;先行合成指数为54.7,较上月下降0.9个点。2023年7月份,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为23.1,较上月...

“硬科技”涌现 大模型加速落地应用——云栖大会一线见闻

视频生成模型“一键创作”高清动画,AI编程新范式逐步改变传统的编程模式,人形机器人徒手开瓶、制作咖啡……在9月19日开幕的2024云栖大会上,一批新产品和解决方案集中亮相,展现了人工智能正加快前沿技术...

中秋假期国内旅游收入371.49亿元 全国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中秋假期3天,全国累计国内旅游出游8815.9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8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1.49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