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产业分析与展望系列蓝皮书发布
4月15日,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指数研究中心联合编撰的《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22-2023)》简称《油气产业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22-2023)》(简称《低碳经济蓝皮书》)《成品油与新能源发展报告蓝皮书(2022-2023)》(简称《成品油与新能源蓝皮书》)《中国天然气行业年度运行报告蓝皮书(2022-2023)》(简称《天然气行业蓝皮书》)在京正式向社会发布。4本能源蓝皮书是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全视角研究和分析中国乃至世界能源产业链发展现状和趋势展望的深度报告。研究团队通过搭建多重均衡模型框架,观察分析2022年中国乃至世界能源市场变化,包括地缘政治博弈、各国能源政策、全球产业链演进和商业模式整合,以及由此引发的上下游各环节变化等,预测评估未来一个时期市场走向、进程及其发展趋势等。蓝皮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年鉴,而是以年度分析和来年展望为基本特征的智库观点与报告,旨在为业界提供一个关于油气市场演进的全景式、立体式图景,在针对市场波动描述与剖析研判的同时,给出预测与判断的方法论。《油气产业蓝皮书》显示,2022年,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2406.9亿吨,同比增长1.3%;全球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211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全球石油产量为43.49亿吨,同比增长2.8%;全球天然气产量为4.25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0.4%。受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趋弱等因素影响,2022年世界石油需求增幅放缓,同比增长215万桶/日,至9980万桶/日;天然气消费降至4.01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8%。预计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达1.019亿桶/日;全球天然气需求量为4.13万亿立方米,增速回升至0.8%。预计2023年全球油气产量继续小幅增长,其中美国油气产量将延续大幅增长态势,而俄罗斯油气产量降幅可能超过2022年。面对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油气企业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全力推动增储上产,为经济恢复向好提供了重要动能。根据《油气产业蓝皮书》数据,2022年,我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4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2万亿立方米;原油产量2.05亿吨,同比增长2.9%,重回2亿吨“安全线”;天然气产量2201亿立方米,同比增速6.07%,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我国进口原油50828万吨,同比下降0.9%,原油对外依存度降至71.2%;进口天然气10925万吨,同比下降9.9%,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降至40.2%。油气产销呈现“两增两减”态势。预计2023年我国油气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原油产量坚守“2亿吨+”安全线,天然气产量超过2350亿立方米。2022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根据《低碳经济蓝皮书》数据,2022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节能降耗减排稳步推进。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26.4%,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低碳经济蓝皮书》指出,长期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态势,与此同时,我国以碳价机制促进低碳转型效果初显。截至2022年,我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30亿吨,累计成交额104.75亿元。从时间维度来看,2022年各试点区域碳价相比2021年都有所上升。从地域维度来看,北京碳价处于全国最高位,其次为广东,福建碳价处于最低位。2022年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已顺利结束,2023年市场迈入了第三个履约周期。伴随着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碳价或将继续上涨。《低碳经济蓝皮书》认为,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都稳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2022年,国家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1.6%,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0.8%,吨钢综合能耗上升1.7%,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0.4%,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2%。伴随着新的炼化和烯烃装置陆续建成投产,我国石化产业规模集中度、石化基地集群化程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都实现了新的跨越。当前,我国千万吨及以上炼厂已增至32家,炼化一体化聚集效应愈发显性化。《成品油与新能源蓝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放缓,总炼油能力升至9.24亿吨/年,稳居世界第一大炼油国;乙烯产能连续第4年高速增长,总产能达到4953万吨/年,超过美国,升至世界第一位。2022年,受国际油价大幅走高和主要油品需求大幅下滑影响,我国炼油产业多项经营指标下降,进入景气周期低谷。其中,国内原油加工量下降5%至6.8亿吨,为21世纪以来首次下降;炼厂平均开工率为73.8%,较2021年下降4.8个百分点,结束了2015年以来的正增长态势;全行业炼油企业吨油利润约为140元,较2021年大幅下滑63%。根据《成品油与新能源蓝皮书》描述,2022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石油消费同比下滑,原油与石油对外依存度双双回落,全年成品油消费量呈渐进式复苏态势。未来,国内炼油产业将呈现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园区化、数字化和绿色化特征。《成品油与新能源蓝皮书》以多重均衡模型为框架,从地缘和市场、微观与宏观二元视角入手,聚焦中国油品终端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对其波动现象及其背后逻辑进行跟踪与诠释。该蓝皮书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编撰,按年度向全社会公开出版发行。《成品油与新能源蓝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3.45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汽油同比下降4.6%,柴油同比增长11.8%,航空煤油同比下降32.4%。在全球大宗商品上涨推动下,2022年中国汽柴油价格均创2015年以来的新高水平,汽柴油价格全年波动率37.8%、37.4%。预计2023年我国成品油需求恢复性上涨,同比增加9.1%。随着新增产能不断投放,预计原油加工量与成品油产量反弹,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在新能源方面,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3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较2021年提高2.5个百分点。我国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生产和销售将实现稳定增长。油气产业将加快推进电气化进程,通过生产用能“电代油”“电代气”,能够置换出一定规模油气产品,提高行业自产油气商品率,增加对外供给能力。按当前国内油气产量水平,如果将终端用能电气化率提升至30%,相当于新增一个年产1100万吨油当量的大油田。纵观人类用能历史,已经完成了从薪柴到煤炭、从煤炭到油气的两次能源转换,目前正处于第三次能源转换新阶段,以天然气为主体的化石能源将在此次能源转换中扮演重要角色。《天然气行业蓝皮书》指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是保证能源安全、高效与低碳,因而天然气将以其灵活、清洁、高效等多重优势,发挥着新一轮能源转换的过渡与桥梁作用。转自:新华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33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