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统筹优化机构编制资源 服务保障现代化强市建设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66
11月2日,山东省济宁市召开统筹优化机构编制资源服务保障,现代化强市建设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济宁市委编办副主任钟显玉,济宁市委编办副主任朱统凯,济宁市委编办行政机构编制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姜媛,济宁市委编办事业机构编制科科长、四级调研员刘炜,共同介绍济宁市统筹优化机构编制资源,服务保障现代化强市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近年来,全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科学统筹、动态调整,汇聚机构编制资源“源头活水”,激发改革发展不竭动力,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机构编制资源与现实需求精准对接,将有限的资源向重点领域和发展一线倾斜。一是主动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市级设立南四湖流域管理办公室,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统筹调剂20名行政编制,进一步优化湖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调整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依法惩处环境资源犯罪行为,拧紧生态保护“责任链”,织密绿水青山“防护网”。二是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结合济宁文化大市、文物大市的实际,设立文物保护研究院,为市级文物保护和考古事业单位核增事业编制16名、为县(市、区)配套下沉事业编制22名,推动文物保护和考古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建设鲁南经济圈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全市总量内统筹1000名事业编制,建立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蓄水池”,专门用于引进“专精尖”高层次人才。强化企业在引才用才方面的主体地位,大力支持校企联合引才,充分发挥编制资源在招才引智方面的吸引集聚作用。泗水县、汶上县等县(市、区)积极探索“岗编适度分离”模式,助力重点企业引进急需专业人才。保障高品质生活,聚焦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着力强弱项、补短板,持续优化配置机构编制资源,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可及、普惠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群众期盼。一是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在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管理方面,将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从县(市、区)事业编制总量中单列,以市为单位统筹管理、单独记账、专编专用。积极探索“中心校”“教育集团”等管理模式,推动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人员动态调整机制,解决城乡间、学校间、学段间配置不均衡问题。在公办幼儿园人员编制管理方面,动态核增公办幼儿园人员控制总量,及时为公办幼儿园补充专业教师,助推学前教育资源优化升级。二是实现医疗资源城乡共享。为更好满足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大力支持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明确事业编制总量由县级医共体统一管理使用,打破流通壁垒、优化管理模式,着力推动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可及。如鱼台县以2家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吸纳11个镇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入医共体,统筹使用县级人员控制总量1681名和镇街事业编制459名,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整体服务能力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积极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水平。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清理“小散弱”事业单位,市县两级事业单位由改革前的2562个精简为1655个,精简率达35.4%;调整理顺了市县169个代管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减少了推诿扯皮,增加了工作合力;整合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事关民生的事业机构,着力完善制度机制,突出公益服务属性,保障幼有所育、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用好政事权限清单、机构职能编制规定、章程“三个抓手”,促进事业单位规范高效运行;扎实开展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履职能力水平。聚焦高效能治理,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推进力量向一线下沉、要素向一线倾斜、服务向一线集中,着力构建让民众舒心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一是切实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整合网格化管理服务、矛盾纠纷化解调处、政务热线服务等社会治理相关职能,统筹调剂事业编制314名,在市县乡三级成立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打造“和为贵”市域社会治理服务新格局。着眼强化行政机构为民服务能力,为群众投诉反映问题较集中的部门单位核增、调剂行政编制21名,专门用于群众投诉反映问题督办工作,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水平。二是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市委实施“九大战略”、强力攻坚十项重点工作,市委编办印发《关于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优化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编制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益最大化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为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聚焦新旧动能转换、“231”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调整组建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集群、金融服务等事业机构,强化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服务保障能力,为推进全市产业链条式增长、集群化壮大、方阵型崛起提供有力支撑。调整政务服务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服务济宁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善。三是不断完善基层管理体制。围绕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为镇街下沉事业编制3447名,在全省率先实行“一分类、两统筹”,持续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基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助力高水平安全,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领域重点倾斜,优化体制机制,配齐人员力量,构筑安全稳定“防火墙”,坚决守好“一排底线”。一是守好安全生产监管底线。为安全生产职责较重的领域核增行政编制34名,明确市级安全监督管理科室配备使用行政编制不少于3-5名,充分保障人员力量配备。明确市县政府安委办在同级应急局集中办公,市县两级核增事业编制125名,专门用于支持保障安委办开展工作,进一步强化抓安全生产的综合统筹能力。充实基层一线安全生产监管力量,明确镇街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5名,化工企业较多、监管任务较重的开发区不少于6名,推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二是守好公共卫生安全底线。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健全完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明确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疾控中心实体化运行,统筹使用市卫生健康委行政事业编制26名。在功能区设置疾控中心分支机构,人员编制根据工作需要统筹确定,不断延伸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力量。下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守正创新、实干笃行,不断优化机构职能体系,加大机构编制统筹力度,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与党的事业同向而行,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奋力谱写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绚丽华章,为济宁市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走在前、开新局”提供坚强体制机制保障。(孙莎然申高贤) 原文链接:http://shuzhiren.com/post/29647.html

相关文章

机制创新、建设资源库……教育部这样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日前发布通知,为加快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将在深化产教融合、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通知指出,各地要积极打...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建设国家储备林3600万亩以上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十四五”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近日印发。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科学布局和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建设国家储备林3600万亩以上,增加蓄积7000万立方米以上,缓解...

三元梅园陶然亭公园店开业 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文旅消费融合模式

历经几个月的精心筹备,三元梅园陶然亭公园店于2022年8月18日开业了。三元梅园陶然亭公园店是首农食品集团落实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三元梅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与文化旅游消费相融合...

从东芝电视亮相AWE2021,看高端家电竞速“下半场”

3月25日,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在上海收官,作为疫情后首个在线下开展的家电及消费电子行业的盛会,在3天的会期中,以15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超1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佳绩再刷展会记录。作为亚洲最...

新能源汽车出海带来新商机,充电桩企业抢食海外配套市场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火热,相关的充电桩配套也迅速成为了新商机,这也引来了海外充电桩企业的抢食。近日,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集团(EnelGroup)旗下子公司意科能源(EnelXWay)对外发布了其亚...

打破“天花板”为技能人才培养架“立交桥”

这几天,上海职业教育捷报频传——代表中国参赛的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邵茹鹏获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精细木工项目金牌,这是我国在2022世赛特别赛上的首金;仅一天后,上海出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