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培育双季早粳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49
人工抛秧种植,实收水稻稻谷亩产为530.31公斤;机插秧种植,实收水稻稻谷亩产为613.73公斤。人工抛秧种植田和机插秧种植田平均亩产567.64公斤。7月19日,双季早粳水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测产现场会在江西省上高县举行。200亩的示范田里,金色稻浪翻滚,在机插秧、人工插秧、直播和抛秧四种栽培模式下,“中科发早粳1号”均表现优异,不仅产量创出新高,而且在苗期抗冷、抗旱,成熟期抗穗发芽等农艺性状中表现突出。“这一新品种实现了我国双季早粳稻‘零的突破’,填补了双季早粳品种在我国水稻生产中的空白,这意味着,今后我们可以提前一个季度吃上好吃的新粳米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满怀喜悦。我国是世界水稻产量第一大国,共有13个省种植双季早稻,全部分布在南方低纬度地区。根据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早稻生产数据,全国早稻播种面积7126万亩,全国早稻总产量546亿斤,全国早稻单产383公斤/亩。然而,我国所有的双季早稻品种均为籼稻,目前国家设立的双季早稻品种审定组只有早籼组。早籼稻是在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的南方籼稻品种。早籼稻品种,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品种由于整体品质较差,大部分作为储备粮或工业用粮使用。“与早籼稻相比,生长在高纬度地区的粳稻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株型优、米质优、食味佳等明显优点。”李家洋说,加速培育优良双季早粳品种及其推广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早稻米的品质和商业价值,不仅能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可将我国优质新米的上架期提前2-3个月。为此,李家洋院士团队利用分子精准设计育种技术,在培育双季早粳稻新品种方面取得重要突破。2020年,他们培养的双季早粳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在江西高安县和浙江永康市的早稻品种比较试验及多点试验中,平均株高90厘米左右,平均每穗总粒数超110粒左右,结实率可达85%以上,千粒重26克左右,平均亩产在500公斤以上。“不止如此,新品种抗逆性强,尤其苗期耐寒、后期抗穗发芽方面尤为突出,米外观品质优良,主要米质指标达到优质二级米标准。”李家洋说,如果将双季早籼稻品种改为双季早粳稻品种,可以将优质新米提前两至三个月上市,为我国主粮供应端上第一碗饭。“中科发早粳1号”新种质为我国优质稻改良示范了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新种质诞生的背后,蕴含着强大的技术支撑:分子精准设计育种。用李家洋的话说,“分子精准设计”就像组装一台电脑。“想要什么样的水稻,把相关的水稻基因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培育出满足需要的种子。”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分子精准设计”育种不仅克服了育种周期长、偶然性大和育种效率低下等缺点,还可以对当前品种的缺点进行精确改良,实现多个优良性状的聚合。目前,李家洋院士团队先后定制了多个具备高产、优质、高效、高抗等诸多优良性状的“理想水稻”。他们创建的北方稻区的“中科发”系列水稻新品种和南方稻区的“嘉优中科”系列水稻新品种,均实现了高产优质多抗水稻的高效培育。李家洋表示,“精准设计”水稻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还有助满足“众口难调”的个性化需求。李家洋和团队正在尝试“定制”针对特殊人群的稻米,如针对糖尿病人的高抗性淀粉稻米,以培育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水稻。“我觉得我国的水稻育种研究目前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方阵。”李家洋自豪地说。但他同时表示挑战犹存。尽管目前水稻育种材料聚集了大部分优良性状,但仍然需要升级与完善。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对基因编辑育种建立相关标准,对农作物的精准设计仍然只是处于第一阶段而无法实现其在生产上的应用。(陆成宽)转自:科学网 原文链接:http://shuzhiren.com/post/25189.html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相关文章

新能源高速发展 西北电网喜忧参半

专家建议:■要完善新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的方式机制,通过电源侧、电网侧、需求侧、储能侧等方面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要求。■要重新完善乃至重塑现行的电力市场。“西北地区风能、太...

2022年北交所3家公司涉立案调查,生物谷实控人被证券市场终身“拉黑”

2022年,北交所共有3家公司涉立案调查。这其中的生物谷(833266.BJ),已收获了通报批评及公开谴责。最早披露的是生物谷,披露日期为2022年5月24日,立案对象为生物谷控股股东深圳市金沙江投资...

券商避开销售渠道能力弱点 推进“一站式”个人养老金服务

本报记者周尚伃伴随着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扬帆启航,面对代销市场这块超级“蛋糕”,机构竞争愈加白热化。面对来自银行及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强烈攻势,券商积极推进“一站式”个人养老金服务,陆续上线养老专区,部分券...

白银供不应求 价格创11年来新高

热点聚焦广州日报讯(文/表全媒体记者许晓芳)近日,黄金、白银再次暴涨,不仅黄金价格回升至4月的历史高位,白银价格更是攀升至近11年来新高。今年以来,白银已飙升32%,涨幅超过黄金,成为今年表现最好的大...

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将创历史新高

本报北京8月13日讯(记者崔国强)从第二届亚太航空安全研讨会获悉,上半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11.9%、9%和18.7%,预计全年旅客运输量达7亿人次,...

“互联网+非遗”让消费者在线赶大集、寻年味、解乡愁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春节临近,家家户户置办年货忙。1月24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京启动“非遗牛年大集”,一大批非遗老字号携传统年味“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