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试点满月 品质化机构养老服务明年拟向全市推广
今年以来,北京市民政局按照“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旨在实现机构养老向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型,让专业化、品质化的机构养老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10月10日,依托北京康养集团,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率先启动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试点。试点一个月来,综合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500人,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服务供给得到充分保障,个性服务需求得到及时满足,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良好开局。未来该模式将继续扩大覆盖面,将以市中心城区为重点,逐步向西城区其他街道乃至全市推广,力争明年覆盖至10至15个街道。综合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500人据北京康养集团副总经理张硕介绍,试点工作启动一个月以来,北京康养集团以老人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模式运营经验、优化模式服务内容、开拓模式覆盖范围,积极开展老年助餐、助洁、理发、居家照护等基础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500人。张硕表示,试点落地后,北京康养集团围绕首都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迅速组建了一支由养老管家、护理员、志愿者构成的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并建立培训、上岗、考核工作机制,严格做好服务人员的把关和服务标准的把控。同时,引入了家政护理类、助洁助浴类、中医理疗类、老年助餐类等20家优质服务供应商,储备了29家意向合作商,不断壮大试点工作的“朋友圈”。北京康养集团还开发了“一套数字化信息系统”。张硕表示,针对创新模式的业务特点,北京康养集团自主研发了“北康养E家”智能化供需对接平台。其中包含老人家庭端、服务管家端、数据监管端三个小程序,以及一套集合了运营管理后台、供需调度地图、服务监管设备平台、400呼叫平台在内的数字化养老服务系统。为老年人下单、派单、流程监管、评价、回访等业务流程进行了闭环设计。自10月份平台首期上线以来,已完成三个版本升级开发、注册用户超过500人,为创新服务模式奠定了信息化的服务基础。制作三类表单确保服务全流程管理为了规范运营、确保服务质量有标准,北京康养集团加强标准化建设。参照《养老护理员》官方教材,初步制定了家庭照护7大类、20小类、98项的服务规范,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张硕表示,结合辖区内的服务供应商实际,还制定了品牌服务商准入退出机制、合规签约说明、价格指导、服务监管、投诉及满意度监督等10个管理机制,严格把控服务商准入关口。此外,为追求精细化管理,针对养老管家及护理员的工作实际,制作了三大类表单,即服务记录表单,追溯服务痕迹;服务质量控制表单,严控服务风险;满意度调查表单,发现不足倒逼管理服务提升,确保养老服务全流程管理。运行一个月以来,北京康养集团在试点属地街道开展了20余场社区推广活动,通过免费理发、特价修脚、试尝老年餐、派发宣传单等营销手段,吸引体验服务老人200余人次、注册小程序500人。此外,试点项目开展以来,陆续接待了属地政府、社区老人及养老从业者的参观交流。“从试点一个月的运营情况来看,助餐、助洁、上门修脚、理发等服务成为老年人需求最普遍的项目,但近100项的服务项目有很多还没有被解锁。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出更多的老年试用产品和免费体验服务。”张硕说。计划组织形成服务供应商联合体谈及未来,张硕表示:“我们将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如加强校企合作,与北京范围内的高等职业院校合作,持续开展生源输送计划,选取优秀的毕业生引入试点项目;通过居委会推荐、社区活动等途径,发掘各个社区的志愿者,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承担服务推广、需求挖掘等日常工作,以志愿活动工作量换取等价服务。”在供应商方面,将组织形成服务供应商联合体,包括树立平台思维,实现平台经济,发挥平台合作供应商的资源和服务作用,建立利益共同体。建立战略供应商的品牌资源库,及供应商准入、监管、退出机制,实现“门槛准入有规范、价格体系有监管、服务供给有标准”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同时,持续优化服务供给能力,围绕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以需求引导供给,以供给挖潜需求,健全“一体、一部、一站、一网”的服务管理模式,循序渐进解锁98项服务内容并不断引入优质的头部企业,根据市场调控机制,不断加强服务产品供给的灵活性,实现创新试点服务内容全覆盖、服务项目多层次、服务响应全天候的工作目标。力争2023年覆盖10至15个街道未来,本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强化支持政策供给,会同人力社保、卫生健康、医保等相关部门从研究制定居家养老照护支持政策、加快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制度、完善养老护理职业发展体系、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四个方面发力,强化对创新试点工作的政策支持,实现养老事业与产业共同发展的目标。针对创新试点运营一个月以来发现和归集的老年人服务需求,市民政局将指导北京康养集团进一步完善为老服务清单,开发更多价格合理、质量保障、信誉可靠的养老服务拳头产品,撬动社会养老消费意愿,实现创新试点长期稳定、可持续运营。进一步优化护理人员的准入、培训、考核、奖励、惩戒、退出等职业管理和评价体系,对接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打造一支与“月嫂”一样的品牌化、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未来,该模式也将逐步扩大服务市场覆盖面,张硕透露,未来将以市中心城区为重点,逐步向西城区其他街道乃至全市推广复制,力争2023年覆盖至10-15个街道。另据市民政局透露,下一步,本市将在朝阳区城乡结合部、海淀区高知高龄集中的“高校大院”区域,以及人口密度大的“回天地区”,通过依托既有养老服务设施或者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等方式,继续落地创新试点,为总结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和规律积累更多的经验。文/本报记者蒋若静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24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