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四类人才 破中药产业“大而不强”困局
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稳步增长,并逐渐向大健康产业延伸。但我国中药产业仍未走出“大而不强”困局,如产业层次不高、研发创新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智能化集成不够等,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建设是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笔者认为,当前我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建设中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应当坚持“四个面向”,培养战略科学家、实践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传统技艺传承人等四类型人才,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第一,中医药的战略发展是中国战略发展蓝图的一部分。中医药战略科学家是指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前沿,明确国家需求,引领中医药行业发展,是“战略层面的科学家”,也是“科学领域的战略家”。以院士、岐黄学者等国家级行业领军人物为代表,继以国家杰青优青等行业拔尖人才,是中药产业创新发展的“领路人”,也是将中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的“吹哨人”。战略科学家的培养有利于指引行业针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大需求、中药产业发展重大科学问题及重大技术难题,聚焦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中药研发、种植质控、炮制加工、生产制造、流通贮藏等产业相关核心领域,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中药产业绿色创新发展。第二,现代中药产业已不仅仅满足于传统剂型生产,而是需要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赋能,把古老的中药赋予时代的科技特色,推动中药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中药产业自动化、数据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中药制药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针对现代中药产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学科交叉融合能力不足等,中医药高等教育应对接中药制药产业人才需求的创新发展,以培养学生制药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多学科交融的课程体系,健全创新育人实践平台,完善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中药产业实践深度融合。第三,目前高校毕业中药制药相关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学生缺乏技能素质训练,人才技能不全面,技术水平偏低,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卓越工程师队伍是指由产业相关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共同组成的技能人才梯队,是中药产业高质量稳步发展的根基。培养中药产业卓越工程师需把准中药产业相关领域人才需求,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中药制药相关学生的教育改革,改造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体系创新,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完善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较强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良好实践能力和中医药情怀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现代中药制药工程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第四,中药炮制加工是中药产业的关键环节,中药炮制技艺是我国几千年来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然而如今传统炮制技艺逐渐变为“冷门绝学”,面临着“后继乏术、后继乏人”境地,可能对千亿中药饮片产业带来巨大影响。党的报告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将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有机融合,应进一步构建符合中药产业特点的高质量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把传统“师徒传承”模式融入高等教育体系,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和双师型教育培养,让经验丰富的中药行业专家“订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传承人才“工匠精神”。尊重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和中药产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传承与创新并举,势必为中药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坚实的保障。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9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