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旅游特区”战略统筹西藏旅游业发展
让旅游业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重任,需要优化顶层设计。参考2009年国务院推出的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重大举措,可以考虑在西藏推出建设“国际旅游特区”战略。什么是“国际旅游特区”?简单地讲,就是实行特殊政策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着眼于民生和生态的“国际旅游特区”战略西藏建设“国际旅游特区”,要在中央历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在中央深化改革总体战略布局下,全面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应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农牧业、优势矿产业和医药业为支撑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和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逐步将西藏打造成为自然文化独特、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西藏建设“国际旅游特区”,要充分依托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等顶级旅游资源,依托“世界屋脊”的独特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原旅游产品,建设世界一流的高原特种旅游目的地和高原特种旅游装备用品基地,让西藏成为全世界特种旅游爱好者的天堂。要围绕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注重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大力推进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文明、绿色、低碳旅游,建设全国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成为世界级生态旅游胜地。要依托西藏特色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打造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和国家藏医药生产研发基地,使之成为重要的精神文化家园。从发展目标看,西藏建设“国际旅游特区”不但应瞄准国际化,还要突出一个“特”字。一是特殊的经济政策,二是特殊的管理政策,三是特殊的产业政策。要加快旅游业改革创新步伐,以旅游业的国际化统筹和带动城镇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加强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与协同,使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分阶段构建西藏“国际旅游特区”支撑体系西藏建设“国际旅游特区”,核心在于打造国际旅游吸引力。应围绕旅游产品建设、旅游产业建设、目的地城镇建设、旅游交通建设、现代化消费环境建设和安全秩序保障等方面,加强规划,确定优先次序,形成世界旅游目的地的产品支撑、产业支撑、城镇支撑、交通支撑、服务支撑和综合保障机制。一是以世界遗产地和国家公园为核心的旅游产品支撑。西藏全区目前拥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3处世界文化遗产,其他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潜力的项目还有十几处,如具有独特艺术成就的桑耶寺、萨迦寺等,具有重要影响的扎什伦布寺等,见证已消逝文明的古格王国遗址等文化遗存,还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及希夏邦马峰、卓奥友峰、南迦巴瓦峰等高海拔雪山群,纳木错、羊卓雍错等高原湖泊,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恰青冰川、札达土林、羌塘草原等自然资源。以上都是世界级的旅游吸引物。西藏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传统的封闭式的景区模式从管理和建设角度看并不适合,可以借鉴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等国际经验,把国家公园作为西藏自然生态型旅游资源的骨干架构。二是以三级目的地为基础的旅游城镇支撑。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西藏全区的城镇化进程。具体是:以拉萨为全区国际旅游中心城市,林芝、日喀则、昌都、阿里、那曲为重要节点城市,再按照世界遗产地和国家公园的布局,规划相应的旅游特色镇。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主要是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国际化、信息化、特色化水平,扩张服务业就业容量,增强旅游接待能力。旅游特色镇的布局主要选择在以下区域:服务于世界遗产地、国家公园和5A级景区;处于交通节点;拥有度假旅游资源,如温泉、藏医药、农牧业等;本身为历史文化名镇、重点口岸等。以拉萨为核心规划建设5条国际旅游重点线路:拉萨-日喀则-定日-珠穆朗玛峰;拉萨-山南-林芝;拉萨-阿里-古格王国-神山圣湖;拉萨-那曲-昌都;格尔木-拉萨火车之旅。在上述5条重点国际旅游线路上,培育和打造一批有西藏特色的国际旅游小镇,使之成为精品。三是与世界旅游目的地相适应的交通支撑。在航空方面,配合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旅游特色镇的定位,将拉萨贡嘎机场建设成为与欧洲、南亚等地区有直航航线的国际机场;将林芝米林机场、日喀则和平机场、昌都邦达机场、阿里昆莎机场、那曲机场建设成为支线机场;在国际旅游特色镇和若干国家公园设置直升机起降点。在铁路方面,开发青藏铁路高原旅游观光专列项目,推进拉萨-日喀则铁路旅游客运建设、推进拉萨-林芝铁路、新藏铁路、川藏铁路、滇藏铁路、中尼铁路规划研究。在公路方面,升级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中尼公路、中印公路、新藏公路的旅游服务功能,完善信息咨询和车辆服务,提高实时监控和应急救援能力。推进拉萨—山南、拉萨—林芝、拉萨—日喀则、拉萨—那曲的高速交通建设,加快实施节点城市通往旅游特色镇的区内快速交通建设,优先安排通往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的道路提升工程,加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旅游城镇的国际、国内自驾车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旅游客运线路设计,建立全区统筹管理和监测的旅游客运车租赁系统。四是服务于国际国内游客的消费环境支撑。加快多语种网络咨询服务和智能化建设,构建覆盖机场、客运站、旅游街区、旅游特色镇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提高通关、边检、身份确认的智能化水平;扩大货币兑换、信用卡支付、票务办理的网点覆盖;加强培养多语种导游、导购、咨询服务人才;开办机场、客运站和市内免税店。大力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在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游人集中场所配设足够的公共厕所,在高原峡谷等无法集中处理的户外旅游区设置适量的生态环保型厕所。五是培育综合性战略性产业支撑。利用优惠有利的产业政策,支持本土旅游企业品牌,引进区外知名企业,形成若干适应高原旅游需求的规模化饭店集团和国际化旅行社集团;通过发展特种旅游项目促进制造业与旅游业融合,形成若干有实力的高原特种旅游装备器材制造企业;扶持旅游商品特色化、品牌化,推动本地名优产品进免税店,促进手工业、商贸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结合城市升级改造,建设特色旅游商业街区;积极扶持乡村旅游经营户,推进农牧业与旅游业融合;鼓励城市和景区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演艺产业,丰富民俗节庆内容,引导兼具时尚和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提升高原特色旅游项目、特种旅游设施、高原旅游用品、特色旅游商品研发设计能力,新建或扩大相应研发机构。(责任编辑:陈东旭)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