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要积累“软资产”形成长效驱动力
一个月之后,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可能进入“无补贴时代”。根据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这意味着,自2010年开始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在明年全面退出。从200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不足300辆,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约435.1万辆,我国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离不开新能源补贴政策十几年来的支持。毕竟对车企和购车者而言,新能源汽车补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按照已经退坡30%的2022年新能源补贴政策来简单计算,消费者购买一款售价在30万元以下,续航里程大于400公里的纯电车型,可以获得1.26万元的补贴。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进入完全退出倒计时,终端市场中,新能源车涨价的消息近来也不鲜见。比如,比亚迪汽车称将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调2000元到6000元不等。更有不少消费者和车企希望能抓住新能源补贴政策最后的窗口期。潮水褪去,谁在裸泳?当无补贴时代真正来临,谁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笔者看来,补贴时代终将过去,全国市场未来将更加统一,不同品牌电动车之间,甚至电动车与燃油车之间的市场竞争都会更加充分。对车企而言,不应只将关注点聚焦在新能源补贴退坡与否、新能源补贴退坡力度等外在因素之上。新能源车企想要从“收获当下”到“赢得长效”,更应该将目光聚焦在企业自身。首先,技术降本是新能源车企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向。由于三电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成本高,新能源汽车的售价比同级别的燃油车更高一些,而新能源补贴的退出或将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优势。不过,笔者了解到,近年来,车企的三电系统成本已经较前几年降低了一半,后续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规模的提升仍有望持续下降。未来,新能源汽车成本控制至同级燃油车水平并不是难题。其次,新能源产品并不能只追求做燃油车的“平替”,需要打出不同于燃油车的差异化产品策略。未来新能源汽车要比拼的不仅仅是成本,更要打破“用车成本低”“免费牌照”等单一的性价比标签,让消费者真切体会到电动车在动力输出、驾控、简洁操控、车机互联等方面的技术突破。最后,新能源车企需要从过去的“产品思维”切换至“用户思维”,形成运营内容和用户这些“软资产”的思维和能力。随着汽车消费群体更加年轻化,新能源产品需要洞察年轻一代的需求,并在产品研发层面引入用户思维和用户决策,运营好内容资产的核心;再者,新能源车企要紧抓优质用户,建立有效的良性沟通,做好品牌文化的输出,也要做好新能源汽车全链路售后信息与服务。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系列的变革并不是新能源车企在营销和品牌宣传层面的包装和噱头,而需要下决心更新企业运作思维,踏踏实实重构企业的内部机制,形成更适应新时代的造车逻辑。只有这样,车企才能在“无补贴时代”形成长效驱动力。每经记者黄辛旭每经评论员黄辛旭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8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