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证监会开出40张投行罚单 处罚力度更大查处内容更细

数智人2023-05-31产业资讯195
本报记者吴晓璐近日,券商投行频频收到监管罚单。11月25日,证监会通报了对8家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情况,当日还发布了针对华金证券等相关人员的7张投行罚单。记者据证监会网站不完全梳理,今年以来(截至11月27日),仅证监会(不含地方证监局)开出的投行罚单就达40张,其中11月份以来就有17张。“监管部门对投行业务检查处罚力度更大、内容更细。”谈及今年的投行罚单,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体现了我国监管部门持续秉承“严监管”和“零容忍”的理念。记者梳理了上述40张投行业务罚单后发现,今年证监会对投行业务查处问题更细。一般的内控问题和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仍是处罚的主要原因,此外,保荐项目上市当年业绩变脸,投行从业人员“擅自删减、修改已通过公司内核程序的申报文件内容”,薪酬机制存在问题,投行业务未严格落实回避要求等亦被处罚。薪酬问题方面,如证监会对华金证券的处罚事由中提及“未严格落实收入递延支付机制”,对安徽某券商的处罚文件中提及“投行条线部分专职合规人员薪酬未达标”。此外,多家券商和投行人士因“存在对外报送的文件大幅修改后未重新履行内核程序的情况”而被处罚。如野风药业保荐代表人擅自修改通过公司审批的申报文件,未按公司要求重新履行审批程序,被证监会认定为不适当人选,6个月内不得担任证券公司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相关职务或者实际履行上述职务。“从处罚原因看,监管部门事中检查更加深入,相较于之前,处罚执行更加严格。”某投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然,其核心目标是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督促其做好“看门人”,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处罚措施看,投行罚单大多为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或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但是有6张罚单涉及“禁业”,涉及暂停券商投行业务,暂不受理保荐代表人出具行政许可有关文件,或保荐代表人被暂时认定为不适当人选、不得担任券商投行业务相关职务,“禁业”时间普遍在3个月或6个月。“警示函或监管谈话是告诫性的。暂停业务或行业禁入是惩罚性的。暂停业务会给公司的营收和声誉带来显著影响,行业禁入会对专业人士的职业生涯带来严重打击。”田利辉表示。实际上,监管部门加强对券商和投行的处罚力度,目的在于督促其归位尽责,把好入口关,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金融街论坛上表示,恪守“看门人”责任是国际上对保荐中介机构的基本要求,把真实的公司选出来是底线,把优秀的公司选出来是水平。但国内有的机构变化不大,还是过于关注“可批性”,对“可投性”重视不够,甚至还有的“带病闯关”。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在国内IPO业务只要审批过了,发行环节基本不存在问题,导致国内投行比较重视“可批性”。所以,提升国内投行对“可投性”的重视,需要监管部门通盘考虑,完善发行制度在内的全链条机制,从根本上改变投行的利益驱动机制。“未来,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有序推进,大中小型券商需要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而非目前集中于同质化的通道业务。”谈及未来投行发展趋势,上述投行人士认为,国内投行业务会逐步向头部券商集中,中小券商则需要另辟蹊径,给客户提供更多具有特色的服务,发展精品投行。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7310.html

相关文章

9月份电商物流指数为114.4点 消费潜力继续释放

本报记者孟珂10月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京东集团联合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4.4点,较8月回升0.2点。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吴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开学季和中秋节的...

即时零售 实体商超翻身利器

实体零售起家的企业向线上业务进击。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以下简称“CCFA”)联合德勤共同发布2023中国网络零售TOP100榜单(以下简称“榜单”)。线上业务扩容,榜单的入围门槛上涨至2022年度...

造车新势力加速“涉险”

收购保险经纪牌照,对蔚来等新能源车企来说只是拿到了进入保险行业的入场券,能否经营好仍是未知数。新能源车企正加速入局保险市场。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蔚来、小鹏、比亚迪、理想等新能源车企纷纷成立或收购保...

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 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增长并保持较高利用水平,第四季度新能源投产并网较为集中。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通知,提出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截至10月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

百亿级市场,动力电池回收高峰期来临!

日前,商务部、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将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细则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做了进一步规定,要求回收拆解企业对报废新能源汽车的废旧动力蓄电池或其他类型储能...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推进外国高端人才跨省互认

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联合沪苏浙科技外专部门联合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实施方案》,旨在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合作共享机制,推进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