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福音:我国原研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启动国际临床试验
美国东部时间11月4日,2020年第13届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大会(CTAD)传来消息,中国原研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海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绿谷制药九期一(甘露特钠胶囊)已经正式启动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以下简称“国际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工作,目前顺利完成国际临床试验全球第一例患者筛选。在本届CTAD大会的首日演讲中,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颁发的本特·温布拉德终身成就奖(2018)获得者、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教授,九期一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方案主导设计者兼首席科学家杰弗里·库明斯(JeffreyCummings),向全球科学家在线分享了九期一国际临床试验方案的框架设计、临床研究进度等。杰弗里·库明斯表示,九期一已在位于美国纽约州锡拉丘兹市的科拉第(Clarity)临床研究中心顺利完成此次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的第一例患者筛查。据了解,此次临床试验中40%的临床试验患者将来自中国,北美和欧洲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数量各占30%。根据计划,未来6个月将招募1/5的临床试验患者。杰弗里·库明斯介绍,这一代号为“绿色记忆”的国际临床试验将是一项为期52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臂、平行组安慰剂对照、单药疗法临床试验。它将在北美、欧洲和中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分别设立大约200家临床中心,涉及2046名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各1023名。在双盲期之后,还将开展为期26周的开放试验。与中国国内Ⅲ期临床试验主要疗效指标不同,此次九期一国际临床试验在获取认知功能量表(ADAS-Cog)评分的同时,还将临床总体印象变化量表(ADCS-CGIC)评分一并纳入主要疗效指标。同时,此项临床试验的次要疗效指标将包含精神状态检查简表(MMSC)得分、神经精神问卷(NPI)得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S)得分。杰弗里·库明斯说:“相较于中国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此次国际临床试验设计将双盲试验周期从9个月延长到了12个月,有助于进一步验证九期一对于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药效持续性。九期一国际临床试验还将获取血液Aβ水平、血液磷酸化Tau蛋白等生物标志物结果,旨在研究九期一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并探索该药物对于改变疾病病程的潜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九期一中国Ⅲ期临床主要牵头研究者之一,以及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中国区主要研究者之一肖世富说:“经过国内为期9个月的Ⅲ期临床试验,与安慰剂组相比,服用GV-971(九期一)的患者神经心理测验平均得分提高2.54分(满分75分)。而此前已经上市的药物,平均改善分值在2分左右,所以GV-971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改善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据了解,继九期一国内Ⅲ期临床试验后,其国际临床试验继续聘请全球最大医药临床试验业务(CRO)公司艾昆纬(IQVIA,原昆泰)负责项目管理,MedAvante公司负责认知量表等疗效指标收集评估,Q2sloution公司负责生物标志物分析,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的52周双盲期研究计划在2025年全部完成,将于之后开展欧美地区的新药注册上市工作。据了解,阿尔茨海默病早在100多年前就被发现,但是,临床方面被认为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该疾病的创新药品更是寥寥。参加此次CTAD大会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科学家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与研究是世界性难题,非常期待九期一的临床研究为全球患者带去新希望。放眼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研发过程并不顺利。根据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发布的报告指出,1998年~2017年间,全球有146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在临床研发中遭遇失败。截至目前,国际上仅有7种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获批准上市。九期一是自2003年以来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一直以来主要都针对Aβ和Tau蛋白,却进展有限,自从帕金森病相关研究证明与肠道菌群高度关联后,越来越多人开始探索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联系。”九期一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科拉第(Clarity)临床研究主要研究者(PI)卡尔·哈夫纳(KarlHafner)说,“自从九期一在中国获批上市取得成功,我对这款药抱有很高希望,是时候换一种角度来看待了。”科拉第(Clarity)临床研究中心创始人兼主任丽莎·索内伯恩(LisaSonneborn)对此表示:“我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多年,经历了多次临床试验的失败与失望,绿谷制药的这项研究带给了我们新的希望。完成全球首例患者筛查对于我们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时刻,我希望我能成为这项研究最终成功的其中一员,为患者家庭带来新的曙光。”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发布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显示,每3秒钟,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产生。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万名的痴呆患者。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52亿。其中,有约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目前,中国约有1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超过4000万人,比加拿大的总人口还要多。国内首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91.52%患者期待更有效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2019年12月29日,经过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九期一正式上市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帮助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陈凯先在《科学新闻》杂志上撰文表示:“甘露特钠胶囊(九期一)所揭示的脑肠轴理论,极有可能将AD(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发带入一个新阶段。作为中国原创新药,九期一的成功上市为突破AD治疗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可供探讨和借鉴的‘中国探索’。”近年来,国内医药行业政策和大环境的巨大改善,驱动了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国内新锐药企将目光投向国际,在全球进行临床研究的开发。近两年,我国不少创新药临床研究在海外频传新进展,构成了中国创新药布局全球化的点滴积累。陈凯先认为,2016年以来,在政策、科技发展、资本市场等多方推动下,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迅速发展,创新生态系统发生巨变,本土医药创新活力得到激发,上市新药数量快速增长。到2018年,麦肯锡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新药研发的贡献明显上升,已经跨入第二梯队。我国新药研发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据了解,从2008年“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正式实施以来,到2018年,我国共有41个1类新药研发上市,其中有10个都是2018年上市的,到2019年,国产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的数量又增加到12个。据了解,九期一就是“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的科技创新成果之一,于2019年12月29日正式在中国国内上市,并于今年4月,被FDA批准开展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2017年6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正式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标志着中国医药行业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实现了中国研究数据与世界数据互认,进一步加速了中国新药走出国门。专家表示,随着国内在创新药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国内医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化临床试验势必会形成未来的大趋势,中国原研创新药也将加速走向世界,造福全球患者。转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原文链接://shuzhiren.com/post/12715.html